德治与法治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21:19
本文关键词:德治与法治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德治与法治是安邦治国不可缺少的两种举措和手段。德治是运用道德或主要行使道德手段规范人的行为,处理国家事务、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秩序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依据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政治结构,法治依靠外在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保证国家社会生活有秩序地进行,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互补互益,惩恶与扬善相结合,取长补短,在治理国家中发挥合力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就采取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基本方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德治护航和法治保障。德治能够提升国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和社会环境;法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然而考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德治与法治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不足与差距应引起决策者和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如德治中的生态道德建设能力不够,生态道德建设机制不完善,以及法治中的立法欠缺,执法和司法障碍,守法成效存在差距等。当前,在德治与法治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治和法治理念,注意把德治和法治的思维、方法纳入到行政范畴,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路线中体现出生态文明道德和法治意识,让执政主体的决策行为、行政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都体现德治和法治理念。在德治视野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可以从公民的生态道德观的建立、生态责任感的塑造、生态自律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在法治视野下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可以从生态法律制度的制定、实施和遵守等方面着手。确立完善的生态法律体制,建立健全生态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坚持依法实施生态行政和绿色管理,提高公众生态守法意识和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
【关键词】:治国方略 德治 法治 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D920.0;X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10-11
- 1.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1-12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4
- 1.2.1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3
- 1.2.2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14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4-15
- 1.4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15-17
- 第二章 德治、法治与社会治理、国家建设17-26
- 2.1 德治的内涵与社会功能17-19
- 2.1.1 德治内涵之解读17-18
- 2.1.2 德治的诸社会功能18
- 2.1.3 德治发挥作用的机制18-19
- 2.2 法治的内涵与社会功能19-21
- 2.2.1 法治内涵之解读19
- 2.2.2 法治的诸社会功能19-20
- 2.2.3 法治发挥作用的机制20-21
- 2.3 德治、法治作用机制的差别性和互补性21-23
- 2.3.1 德治、法治作用机制的差别性21-22
- 2.3.2 德治、法治作用机制的互补性22-23
- 2.3.3 德治、法治在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23
- 2.4“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的基本方略23-26
- 2.4.1“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23-24
- 2.4.2“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保障社会主义各项建设24-26
-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德治、法治的联治保障26-33
- 3.1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26-27
- 3.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重要成员26
- 3.1.2 生态文明建设在总布局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26-27
- 3.2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德治护航27-29
- 3.2.1 德治能够提升国民的生态道德意识27-28
- 3.2.2 德治能够培养国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感28
- 3.2.3 德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28-29
- 3.2.4 德治能够为生态文明的法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9
- 3.3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保障29-31
- 3.3.1 法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29-30
- 3.3.2 法治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30
- 3.3.3 法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30
- 3.3.4 法治能够调动广大人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30-31
- 3.3.5 法治能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31
- 3.4“德法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1-33
- 3.4.1 德法联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31-32
- 3.4.2 联治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2-33
- 第四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德治、法治的现状分析33-42
- 4.1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治现状分析33-36
- 4.1.1 生态道德的教育体系初步建立33
- 4.1.2 生态文明的道德实践活动有序推进33-34
- 4.1.3 国民的生态道德观念培育力度不足34
- 4.1.4 国民的生态道德能力提升不够34-35
- 4.1.5 国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感培养欠缺35
- 4.1.6 生态道德建设机制不完善35-36
- 4.2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现状分析36-38
- 4.2.1 生态法的制定成果显著但仍有欠缺36-37
- 4.2.2 生态法的实施扎实推进但仍存障碍37
- 4.2.3 生态法的遵守成效明显但仍存差距37-38
- 4.3 生态文明建设中德治、法治薄弱的成因分析38-42
- 4.3.1 生态文明建设中德治薄弱的成因38-40
- 4.3.2 生态文明建设中法治薄弱的成因40-42
- 第五章 强化德治、法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2-50
- 5.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治和法治执政理念42-43
- 5.1.1 执政主体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治理念42-43
- 5.1.2 执政主体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理念43
- 5.2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立德治、法治合力作用机制43-44
- 5.2.1 建立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作用互补机制43-44
- 5.2.2 建立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作用协调机制44
- 5.3 德治视野下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44-46
- 5.3.1 加强生态道德宣传,培养公众的生态伦理观44-45
- 5.3.2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意识45
- 5.3.3 加大生态道德实践,倡导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45-46
- 5.3.4 加大生态道德建设,构建良好德治氛围46
- 5.4 法治视野下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46-50
- 5.4.1 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46-47
- 5.4.2 建立健全生态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47-48
- 5.4.3 坚持依法实施生态行政和绿色管理48-49
- 5.4.4 提高公众生态守法意识和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49-50
- 第六章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治理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
2 江楠;;政府生态管理创新刍议[J];人民论坛;2012年29期
3 马璐;;浅谈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刘畅;;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视角下的政府生态城市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9期
5 罗姗姗;;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J];企业研究;2011年14期
6 郭思哲;侯明明;黄晓园;;论生态文明视野下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阳;;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进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邢瑞煜;;儒家管理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杨立新;张小蕾;张新宇;;论生态道德能力[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327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