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狱龟鉴》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07:41
《折狱龟鉴》是生于北宋末年,仕宦于南宋初年的郑克在《疑狱集》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案例汇编,内容包括了自春秋战国起至北宋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有关决讼断狱、平冤昭雪的395则案例故事。案例的来源十分广泛,既包括正史传记,也包括民间小说。通过归纳和总结古今同理的案例,试图在听讼审谳等司法活动中能够给予当时的官吏一些借鉴和启发,以解决俗吏守文、庸吏乏术等弊端,并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无论是宋朝还是后世的官吏,都能从《折狱龟鉴》中受益颇丰。解读和研究《折狱龟鉴》,可以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有较为真实和理性的认识。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作者郑克的基本情况以及《折狱龟鉴》的创作背景,从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折狱龟鉴》成书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介绍《折狱龟鉴》中体现的折狱方法,将书中的折狱方法归为三类:一是以言词证据折狱,二是以实物证据折狱,三是以秘密侦查、侦查试验、施加谲术等其他方法折狱;第三部分论述了《折狱龟鉴》中折狱方法的若干特点:一是严格适用法律;二是酌情矜谨、宽法惠民;三是唯心主义和神判思想融入折狱活动。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界定
0.2 研究成果综述
0.2.1 著作
0.2.2 论文
0.3 创新点和难点
1 《折狱龟鉴》的创作背景
1.1 《折狱龟鉴》与郑克其人
1.2 《折狱龟鉴》的社会背景
1.2.1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1.2.2 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
1.2.3 宋朝法制思想的发展
1.3 《折狱龟鉴》的版本
2 《折狱龟鉴》中体现的折狱方法
2.1 通过言词证据折狱
2.1.1 五听
2.1.2 证人证言
2.1.3 刑讯
2.2 通过物证折狱
2.2.1 物品
2.2.2 痕迹
2.2.3 尸体
2.3 通过其他方法折狱
2.3.1 秘密侦查
2.3.2 侦查试验
2.3.3 使用谲术
2.3.4 依照常理断案
3 《折狱龟鉴》中体现的古代司法活动特点
3.1 严格适用法律
3.2 矜谨
3.3 唯心主义融入折狱活动
3.3.1 神明相助
3.3.2 其他非科学方法折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术势”结构下中国传统司法审判的制度研判与启示——基于《折狱龟鉴》的反思[J]. 高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6)
[2]释冤法律思想及其对现代司法的启示——以《折狱龟鉴》为中心[J]. 姜保忠.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2)
[3]《折狱龟鉴》中的释冤精神[J]. 周晓占. 中国法治文化. 2017(01)
[4]浅析《折狱龟鉴》中的侦查思想[J]. 贾甲麟. 法制博览. 2016(19)
[5]《折狱龟鉴》法律复音词的历时研究[J]. 章甜. 文教资料. 2015(34)
[6]论宋代刑事诉讼中的情讯与刑讯——以《折狱龟鉴》为视角[J]. 石迎晴. 法制与社会. 2015(28)
[7]严明与矜谨:《折狱龟鉴》的核心审断理念[J]. 吕丽,高晨.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1)
[8]《折狱龟鉴》中的司法方法研究[J]. 欧阳雪. 法制与社会. 2014(31)
[9]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演变[J]. 何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古代刑事审判艺术探讨——以《折狱龟鉴》判例为引[J]. 张志启.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1)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 郑牧民.湘潭大学 2010
[2]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 陈玉忠.河北大学 2009
[3]宋代侦查制度与技术研究[D]. 黄道诚.河北大学 2009
[4]宋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 王扬.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折狱龟鉴》审讯经验探析[D]. 房莹.天津商业大学 2017
[2]《折狱龟鉴》中的证据制度研究[D]. 冯诺.山东大学 2017
[3]《折狱龟鉴》和《棠阴比事》比较研究[D]. 郝文轩.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折狱龟鉴》法律词语研究[D]. 章甜.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D]. 马乐薇.西南政法大学 2015
[6]从《折狱龟鉴》看中国古代侦查方法[D]. 刘佳.吉林大学 2014
[7]从《折狱龟鉴补》看中国古代法官的司法理念[D]. 翟微.吉林大学 2013
[8]中国古代审讯方法研究[D]. 张乐维.吉林大学 2010
[9]以《折狱龟鉴》为视角看古代法官的断狱智慧[D]. 王守礼.吉林大学 2010
[10]宋代民事诉讼权利研究[D]. 王瑞蕾.河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4612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界定
0.2 研究成果综述
0.2.1 著作
0.2.2 论文
0.3 创新点和难点
1 《折狱龟鉴》的创作背景
1.1 《折狱龟鉴》与郑克其人
1.2 《折狱龟鉴》的社会背景
1.2.1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1.2.2 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
1.2.3 宋朝法制思想的发展
1.3 《折狱龟鉴》的版本
2 《折狱龟鉴》中体现的折狱方法
2.1 通过言词证据折狱
2.1.1 五听
2.1.2 证人证言
2.1.3 刑讯
2.2 通过物证折狱
2.2.1 物品
2.2.2 痕迹
2.2.3 尸体
2.3 通过其他方法折狱
2.3.1 秘密侦查
2.3.2 侦查试验
2.3.3 使用谲术
2.3.4 依照常理断案
3 《折狱龟鉴》中体现的古代司法活动特点
3.1 严格适用法律
3.2 矜谨
3.3 唯心主义融入折狱活动
3.3.1 神明相助
3.3.2 其他非科学方法折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术势”结构下中国传统司法审判的制度研判与启示——基于《折狱龟鉴》的反思[J]. 高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6)
[2]释冤法律思想及其对现代司法的启示——以《折狱龟鉴》为中心[J]. 姜保忠.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2)
[3]《折狱龟鉴》中的释冤精神[J]. 周晓占. 中国法治文化. 2017(01)
[4]浅析《折狱龟鉴》中的侦查思想[J]. 贾甲麟. 法制博览. 2016(19)
[5]《折狱龟鉴》法律复音词的历时研究[J]. 章甜. 文教资料. 2015(34)
[6]论宋代刑事诉讼中的情讯与刑讯——以《折狱龟鉴》为视角[J]. 石迎晴. 法制与社会. 2015(28)
[7]严明与矜谨:《折狱龟鉴》的核心审断理念[J]. 吕丽,高晨.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1)
[8]《折狱龟鉴》中的司法方法研究[J]. 欧阳雪. 法制与社会. 2014(31)
[9]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演变[J]. 何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古代刑事审判艺术探讨——以《折狱龟鉴》判例为引[J]. 张志启.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1)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 郑牧民.湘潭大学 2010
[2]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 陈玉忠.河北大学 2009
[3]宋代侦查制度与技术研究[D]. 黄道诚.河北大学 2009
[4]宋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 王扬.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折狱龟鉴》审讯经验探析[D]. 房莹.天津商业大学 2017
[2]《折狱龟鉴》中的证据制度研究[D]. 冯诺.山东大学 2017
[3]《折狱龟鉴》和《棠阴比事》比较研究[D]. 郝文轩.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折狱龟鉴》法律词语研究[D]. 章甜.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D]. 马乐薇.西南政法大学 2015
[6]从《折狱龟鉴》看中国古代侦查方法[D]. 刘佳.吉林大学 2014
[7]从《折狱龟鉴补》看中国古代法官的司法理念[D]. 翟微.吉林大学 2013
[8]中国古代审讯方法研究[D]. 张乐维.吉林大学 2010
[9]以《折狱龟鉴》为视角看古代法官的断狱智慧[D]. 王守礼.吉林大学 2010
[10]宋代民事诉讼权利研究[D]. 王瑞蕾.河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4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9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