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事诉讼传闻证据规则之例外规定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21 04:06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在英美法系积累运作数世纪,且持续发展。传闻证据虽无法作为证据被法庭采纳,但在英美法系数百年判例法的积累中,已经形成了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的庞大体系,甚至可以形容传闻证据规则如同孤岛一座,而例外规定如同汪洋大海。我国自建国以来,并未在民事诉讼中确立传闻证据规则,其原因多种,学者也有很大歧见,但是随着学者立法的呼声高涨,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在将来可能会纳入成为我国的证据规则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美国传闻证据的例外情况,并从理论上分析以上例外情况对美国民事诉讼庭审所带来的影响和进步,与此同时,分析目前我国在证人出庭作证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在我国构建民事传闻证据及其例外规定的设想。除了引言之外,本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为美国传闻证据规则概论,即探讨传闻证据之定义、传闻证据之种类,本部分就传闻证据规则适用之范围作一析理,紧接着对于传闻证据之危险性,以及排除传闻证据之理由作介绍,以定位传闻证据规则之适用范围。第二部分是美国传闻证据规则之例外规定考察。本部分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美国《联邦证据法》中有关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及其案例,美国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的...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美国传闻证据规则概论
(一) 传闻证据规则的概述
(二) 传闻证据被排除的基本理由
(三) 美国传闻证据的起源与发展
二、美国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规定考察
(一) 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的立法沿革与设立意义
(二) 传闻证据例外规定与非传闻证据
(三) 美国《联邦证据法》中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的种类
三、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规定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中“传闻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
(二) 我国现有相关证据规定所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规定的完善建议
(一) 确立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规定的必要性
(二) 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例外规定的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闻证据规则,抑或直接言词原则?——民事诉讼书面证言处理的路径选择[J]. 李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04)
[2]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J]. 杜晓冬. 研究生法学. 2011(03)
[3]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问题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 樊崇义,李静. 证据科学. 2008(03)
[4]港澳台地区传闻证据规则及类似规定比较研究[J]. 刘玫. 证据科学. 2007(Z1)
[5]传闻规则:演变中的反思与启示——以民事诉讼为视角[J]. 崔玲玲.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三[J]. 宋英辉,吴宏耀. 人民检察. 2001(06)
博士论文
[1]民事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 吕中伟.西南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94271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美国传闻证据规则概论
(一) 传闻证据规则的概述
(二) 传闻证据被排除的基本理由
(三) 美国传闻证据的起源与发展
二、美国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规定考察
(一) 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的立法沿革与设立意义
(二) 传闻证据例外规定与非传闻证据
(三) 美国《联邦证据法》中传闻证据规则例外规定的种类
三、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规定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中“传闻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
(二) 我国现有相关证据规定所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规定的完善建议
(一) 确立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规定的必要性
(二) 我国民事传闻证据规则及例外规定的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闻证据规则,抑或直接言词原则?——民事诉讼书面证言处理的路径选择[J]. 李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04)
[2]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J]. 杜晓冬. 研究生法学. 2011(03)
[3]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问题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 樊崇义,李静. 证据科学. 2008(03)
[4]港澳台地区传闻证据规则及类似规定比较研究[J]. 刘玫. 证据科学. 2007(Z1)
[5]传闻规则:演变中的反思与启示——以民事诉讼为视角[J]. 崔玲玲.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三[J]. 宋英辉,吴宏耀. 人民检察. 2001(06)
博士论文
[1]民事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 吕中伟.西南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94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9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