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民生法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5:37
最近几年以来,国家快速发展,社会建设稳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和广大民众对于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运用法律手段改善民生构建民生法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要求。然而,要全面推进民生法治社会的建设,就必须深入研究民生法治的理论。在本文中,首先通过分别梳理民生内涵和法治的内涵,找出民生法治的交汇点,最终明确了民生法治的概念。然后,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观下的民生问题的实质,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民生法治建设是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决定的,是社会群众利益诉求的反映,并进一步结合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强化民生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严格依法行政、深化司法改革回应民生诉求等民生法治建设的建议。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于阐述民生法治的内涵。在对民生法治概念进行明确之前,主要是对民生内涵和法治内涵的解读。在对民生进行分析的时候,采用历史的方法,从古代民生的内涵开始研究,接着分析了孙中山对民生的认识,最终切入到当代我国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近代社会的民生内涵。对法治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对现代法治的内涵进行解读的。从民生与法治的交汇处,总结分析民生法治内涵...
【文章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的目的
(二) 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著作类研究成果
(二) 论文类研究成果
(三) 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民生法治概述
一、民生法治的内涵
(一) 民生的内涵
(二) 法治的内涵
(三) 民生法治的内涵
二、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一) 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之建国初期的民生状况
(二) 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之民生的权利本质
(三) 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之政府的民生责任
三、民生法治建设的紧迫性
(一) 民生法治建设是解决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矛盾的必然要求
(二) 民生法治的构建是改善民生与依法治国内在统一的要求
第二部分 当代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内涵
(一) 法的物质条件观
(二) 法的阶级观
(三) 法的历史观
(四) 人本法律观
(五) 权利义务观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依法治国
(一) 依法治国是我国当前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
(二)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民生问题
(一) 当代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 当代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三) 当代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权利保障
第三部分 我国当前民生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民生法治建设的社会意识基础不足
(一) 民众法治意识淡薄
(二) 司法权威弱化
二、民生法治建设在实践中的缺陷
(一) 民众在民生立法上的参与度不足
(二) 涉及民生的立法供给不足
(三) 民生制度落实不到位
(四) 民生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不完善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民生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夯实民生法治建设的法治观念基础
(一)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二) 牢固树立司法权威
二、在实践中切实加强民生法治建设
(一) 扩大民众在民生立法领域的参与度
(二)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 深化司法改革,增强司法的公信力,完善公民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中国六大法治主题的形成、逻辑和价值[J]. 张波. 学习与探索. 2013(06)
[2]民生法治、价值冲突与消解机制[J]. 敬雪华. 重庆社会科学. 2013(02)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思考——淮北市司法保障民生的实践[J]. 张文宝.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4]法治背景下的民生出路——以付达信案为例[J]. 宋玉波,王金文. 河北法学. 2013(02)
[5]民生法治的理论阐释与立法回应[J]. 陈伯礼. 法学论坛. 2012(06)
[6]人权视野下的民生法治[J]. 张善根. 法学论坛. 2012(06)
[7]法治必须关注中国的民生问题——以民生法治发展模式为视野[J]. 王亮.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
[8]民生保障的法治困境及其破解[J]. 谢忠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08)
[9]拓展以民生为导向的法治新路径[J]. 蒋先福. 时代法学. 2012(04)
[10]论和谐社会建设中民生与法治的良性互动[J]. 王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D]. 王涛.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D]. 李聪鸽.河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5787
【文章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的目的
(二) 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著作类研究成果
(二) 论文类研究成果
(三) 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民生法治概述
一、民生法治的内涵
(一) 民生的内涵
(二) 法治的内涵
(三) 民生法治的内涵
二、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一) 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之建国初期的民生状况
(二) 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之民生的权利本质
(三) 民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之政府的民生责任
三、民生法治建设的紧迫性
(一) 民生法治建设是解决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矛盾的必然要求
(二) 民生法治的构建是改善民生与依法治国内在统一的要求
第二部分 当代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内涵
(一) 法的物质条件观
(二) 法的阶级观
(三) 法的历史观
(四) 人本法律观
(五) 权利义务观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依法治国
(一) 依法治国是我国当前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
(二)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民生问题
(一) 当代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 当代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三) 当代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权利保障
第三部分 我国当前民生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民生法治建设的社会意识基础不足
(一) 民众法治意识淡薄
(二) 司法权威弱化
二、民生法治建设在实践中的缺陷
(一) 民众在民生立法上的参与度不足
(二) 涉及民生的立法供给不足
(三) 民生制度落实不到位
(四) 民生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不完善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民生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夯实民生法治建设的法治观念基础
(一)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二) 牢固树立司法权威
二、在实践中切实加强民生法治建设
(一) 扩大民众在民生立法领域的参与度
(二)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 深化司法改革,增强司法的公信力,完善公民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中国六大法治主题的形成、逻辑和价值[J]. 张波. 学习与探索. 2013(06)
[2]民生法治、价值冲突与消解机制[J]. 敬雪华. 重庆社会科学. 2013(02)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思考——淮北市司法保障民生的实践[J]. 张文宝.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4]法治背景下的民生出路——以付达信案为例[J]. 宋玉波,王金文. 河北法学. 2013(02)
[5]民生法治的理论阐释与立法回应[J]. 陈伯礼. 法学论坛. 2012(06)
[6]人权视野下的民生法治[J]. 张善根. 法学论坛. 2012(06)
[7]法治必须关注中国的民生问题——以民生法治发展模式为视野[J]. 王亮.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
[8]民生保障的法治困境及其破解[J]. 谢忠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08)
[9]拓展以民生为导向的法治新路径[J]. 蒋先福. 时代法学. 2012(04)
[10]论和谐社会建设中民生与法治的良性互动[J]. 王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D]. 王涛.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D]. 李聪鸽.河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5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31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