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15:4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努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要使命。法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构建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突破口。依法治国是将国家各项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都纳入法治的轨道并依法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是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和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必经之路,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权威的保障措施。本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和谐社会的实践为出发点,以法治建设为研究对象,大致按照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首先分别对和谐社会、法治二者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从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了解和把握他们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为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法治建设提供前提。第二部分,对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理论解读
2.1 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和理论解读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2.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和谐思想
2.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2 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解读
2.2.1 法治的概念界定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
3.1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1.1 法治本身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
3.1.2 多元利益和谐统一要求法治
3.1.3 实现和谐社会整体功能要求法治
3.1.4 保持社会动态和谐要求法治
3.2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2.1 法治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
3.2.2 法治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3.2.3 法治促进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
3.3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3.3.1 良好的法治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3.3.2 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化依据
3.3.3 合理的法治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程序性保障
3.3.4 强效的法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3.4 法治与和谐社会其他特征的互动关系
3.4.1 为社会环境构建诚信体系
3.4.2 激发社会活力提供制度支撑
3.4.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法治缺失现状分析
4.1 立法不足导致社会和谐缺乏完善的法律基础
4.1.1 立法时效机制不健全
4.1.2 立法反应机制相对滞后
4.1.3 立法监督机制不完善
4.2 执法不严导致社会和谐缺乏稳定的群众基础
4.2.1 执法环境内部权责不明晰
4.2.2 执法程序规范性欠缺
4.2.3 执法监督机制薄弱
4.2.4 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4.3 司法不当导致社会和谐缺乏科学的程序保障
4.3.1 司法不公现象影响社会整体公正
4.3.2 司法独立性欠缺干扰法律权威
4.3.3 司法腐败现象尚存破坏制度保障
4.4 信仰不足导致社会和谐缺失有力的思想保障
4.4.1 公民个人权利保障不足
4.4.2 公民法律信仰存在不足
4.4.3 法律权威的树立存在缺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治建设的基本对策
5.1 科学立法为社会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
5.1.1 强化立法过程科学性
5.1.2 强化立法修正时效性
5.1.3 强化立法内容民主性
5.2 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5.2.1 执法职能科学管理
5.2.2 依法规责行政执法
5.2.3 执法制度公开透明
5.2.4 执法队伍高效正规
5.3 司法严谨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5.3.1 完善司法内部管理体制
5.3.2 改革现行司法外部体制
5.3.3 司法监督落实提高公正性
5.4 加强公民法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5.4.1 树立公民法律至上的理念
5.4.2 增强社会全员守法护法意识
5.4.3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依法治国
5.5 本章小结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思想的特征[J]. 莫纪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邸乘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法治建设的思考[J]. 邹勤.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4)
[4]依法治国的价值支撑及其推进路径[J]. 褚丽,彭凤莲.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4)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J]. 张恒山.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1)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国要义、中国价值和中国道路[J]. 马升翼. 宁夏党校学报. 2015(05)
[7]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的和谐法治建设[J]. 张红英. 传承. 2015(07)
[8]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共圆中国梦[J]. 孙杰.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05)
[9]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J]. 沈少杰. 观察与思考. 2015(01)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J].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 2014(11)
博士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 王会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研究[D]. 王峰.中国石油大学 2011
[3]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 侯明.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法治建设研究[D]. 周融冰.渤海大学 2017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曹翠翠.西南科技大学 2016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 高昕辉.云南师范大学 2015
[4]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新发展[D]. 殷志斌.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 王磊.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 刘桃.河南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3458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理论解读
2.1 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和理论解读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2.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和谐思想
2.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2 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解读
2.2.1 法治的概念界定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
3.1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1.1 法治本身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
3.1.2 多元利益和谐统一要求法治
3.1.3 实现和谐社会整体功能要求法治
3.1.4 保持社会动态和谐要求法治
3.2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2.1 法治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
3.2.2 法治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3.2.3 法治促进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
3.3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3.3.1 良好的法治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3.3.2 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化依据
3.3.3 合理的法治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程序性保障
3.3.4 强效的法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3.4 法治与和谐社会其他特征的互动关系
3.4.1 为社会环境构建诚信体系
3.4.2 激发社会活力提供制度支撑
3.4.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法治缺失现状分析
4.1 立法不足导致社会和谐缺乏完善的法律基础
4.1.1 立法时效机制不健全
4.1.2 立法反应机制相对滞后
4.1.3 立法监督机制不完善
4.2 执法不严导致社会和谐缺乏稳定的群众基础
4.2.1 执法环境内部权责不明晰
4.2.2 执法程序规范性欠缺
4.2.3 执法监督机制薄弱
4.2.4 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4.3 司法不当导致社会和谐缺乏科学的程序保障
4.3.1 司法不公现象影响社会整体公正
4.3.2 司法独立性欠缺干扰法律权威
4.3.3 司法腐败现象尚存破坏制度保障
4.4 信仰不足导致社会和谐缺失有力的思想保障
4.4.1 公民个人权利保障不足
4.4.2 公民法律信仰存在不足
4.4.3 法律权威的树立存在缺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治建设的基本对策
5.1 科学立法为社会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
5.1.1 强化立法过程科学性
5.1.2 强化立法修正时效性
5.1.3 强化立法内容民主性
5.2 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5.2.1 执法职能科学管理
5.2.2 依法规责行政执法
5.2.3 执法制度公开透明
5.2.4 执法队伍高效正规
5.3 司法严谨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5.3.1 完善司法内部管理体制
5.3.2 改革现行司法外部体制
5.3.3 司法监督落实提高公正性
5.4 加强公民法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5.4.1 树立公民法律至上的理念
5.4.2 增强社会全员守法护法意识
5.4.3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依法治国
5.5 本章小结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思想的特征[J]. 莫纪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邸乘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法治建设的思考[J]. 邹勤.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4)
[4]依法治国的价值支撑及其推进路径[J]. 褚丽,彭凤莲.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4)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J]. 张恒山.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1)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国要义、中国价值和中国道路[J]. 马升翼. 宁夏党校学报. 2015(05)
[7]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的和谐法治建设[J]. 张红英. 传承. 2015(07)
[8]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共圆中国梦[J]. 孙杰.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05)
[9]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J]. 沈少杰. 观察与思考. 2015(01)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J].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 2014(11)
博士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 王会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研究[D]. 王峰.中国石油大学 2011
[3]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 侯明.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法治建设研究[D]. 周融冰.渤海大学 2017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曹翠翠.西南科技大学 2016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 高昕辉.云南师范大学 2015
[4]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新发展[D]. 殷志斌.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 王磊.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 刘桃.河南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3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45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