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12:33
本文通过对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的区别加以分析,进而对指导性案例及案例指导制度进行定位,继而分析为何引入案例指导制度,旨在实现从司法解释到案例指导制度的过渡和转变。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载体问题,是讨论案例指导制度运作的前提。针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载体存在的争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判决理由、指导性案例中抽象出的指导规则和整体裁判文书,本文对此三种观点逐一分析,进而提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载体为指导性规则和判决理由。因判决理由作为效力载体之一,故不再像传统司法解释的一般性规则那样易为识别和援引,因此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技艺至关重要。通过介绍西方判例制度中的区别技术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所遭遇的本土化困境:适用一般性规则的传统思维的惯性、缺乏精英法官群体、裁判说理不足,接着通过“软化”区别技术的本土化困境所带来的问题,进而在案例指导中“适度”地运用区别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指导性案例能否援引及其在裁判文书中的体现进行分析。通过对指导性案例援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指导性案例的发现主体以及在何种情形下援引、违背指导性案例的不利后果,进而提出后案法官可在裁判文书中援引指导性案例,旨在将...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问题之缘起
第一章 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定位
第一节 两个概念的界分与定位
第二节 为何引入案例指导制度
第三节 从司法解释走向案例指导制度
第二章 案例指导运作的效力载体
第一节 效力载体的争议
第二节 判决理由说
第三节 指导规则说
第四节 整体裁判文书说
第五节 应当推行“双重的效力载体”
第三章 案例指导运作的适用技术
第一节 为何关注“区别技术”
第二节 英美法系区别技术评析
第三节 区别技术的本土化困境
第四节 区别技术的适度运用
第四章 指导性案例如何援引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能否作为法源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援引的先决分析
第三节 何种情形下援引指导性案例
第四节 指导性案例的发现主体
第五节 指导性案例的援引表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案例指导制度中的案例适用问题[J]. 刘作翔,徐景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2]西方判例制度东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析——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的框架和对司法实践指导的方法[J]. 张弢,陈飞霞.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04)
[3]判例法的逻辑——兼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J]. 梁迎修.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7(00)
[4]补强效力与补充规则:中国案例制度的目标定位[J]. 汪世荣.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7(02)
[5]对借鉴“遵循先例”原则改革的反思[J]. 刘小英,陈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6]从司法现状看判例在我国司法过程中的价值[J]. 朱文雁. 法学论坛. 2006(06)
[7]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J]. 刘作翔. 法律适用. 2006(08)
[8]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兼与西方判例制度的比较[J]. 崔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04)
[9]浅谈判例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意义与局限——兼论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可行性[J]. 李婧. 研究生法学. 2006(03)
[10]判例法的理论基础与适用技术分析[J]. 崔军. 法学与实践. 2006 (03)
本文编号:3488863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问题之缘起
第一章 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定位
第一节 两个概念的界分与定位
第二节 为何引入案例指导制度
第三节 从司法解释走向案例指导制度
第二章 案例指导运作的效力载体
第一节 效力载体的争议
第二节 判决理由说
第三节 指导规则说
第四节 整体裁判文书说
第五节 应当推行“双重的效力载体”
第三章 案例指导运作的适用技术
第一节 为何关注“区别技术”
第二节 英美法系区别技术评析
第三节 区别技术的本土化困境
第四节 区别技术的适度运用
第四章 指导性案例如何援引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能否作为法源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援引的先决分析
第三节 何种情形下援引指导性案例
第四节 指导性案例的发现主体
第五节 指导性案例的援引表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案例指导制度中的案例适用问题[J]. 刘作翔,徐景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2]西方判例制度东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析——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的框架和对司法实践指导的方法[J]. 张弢,陈飞霞.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04)
[3]判例法的逻辑——兼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J]. 梁迎修.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7(00)
[4]补强效力与补充规则:中国案例制度的目标定位[J]. 汪世荣.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7(02)
[5]对借鉴“遵循先例”原则改革的反思[J]. 刘小英,陈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6]从司法现状看判例在我国司法过程中的价值[J]. 朱文雁. 法学论坛. 2006(06)
[7]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J]. 刘作翔. 法律适用. 2006(08)
[8]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兼与西方判例制度的比较[J]. 崔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04)
[9]浅谈判例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意义与局限——兼论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可行性[J]. 李婧. 研究生法学. 2006(03)
[10]判例法的理论基础与适用技术分析[J]. 崔军. 法学与实践. 2006 (03)
本文编号:3488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48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