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治法:《管子》的“法治”实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22:42
书成于先秦时期的《管子》在文本真伪上历来众说纷纭,前人如傅玄、孔颖达、叶适等认为其非管仲本人所著,后人胡适、罗根泽定其为伪造之书,梁启超则认为“未尝为伪”,至今无定论。除文本真伪外,《管子》的学派归属亦是历来议论不休的另一话题。一类认为《管子》是拼凑而成、没有构成统一的体系,无归属可言,;一类认为《管子》自成一体,旋即将其或列入杂家、道家、法家,又或是“管子”学派。撇开《管子》文本真伪和学派归属的疑云,植根于文本本身,旨在探索《管子》法律思想之精华。本文以“道”为切入点,厘清概念,辨析其与他家“道”之异同,从中引出“道生法”之理。道法结合实是《管子》之根,《管子》法治思想之渊源莫不与道家、黄老思想发生联系,而究其法治思想之内容,则去儒法二家不远。虽后人尊管子为法家先驱,然其法治实施未专任刑罚,以法治国,礼教为辅,树君主之威势,不极尽君人南面之术,在实践中寻找平衡点。本研究分引言、正文四章、结论六部分。引言旨在厘清《管子》文本和管仲之关系,胪列前人之研究,确立文章研究重心,即围绕《管子》之“法治”实施。正文四章,第一章探法治之理据,从“道主万物”至“道生法”,《管子》之法总是循道而治;第...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管子》法治之理据:道
第一节 本源之道:法依道而生
一、道主万物
二、道生法
第二节 治法之道:道治法而用
一、道的实用之功
二、道法结合
第二章 《管子》的法治图景及基本准则
第一节 法循天道
一、因任自然
二、顺天合德
第二节 政顺民心
一、贵民仁政
二、从其民欲
第三节 经权结合
一、顺时而变
二、因俗而动
第三章 《管子》法治实施之精义
第一节 设法明令:治法的施行秩序
一、制法令
二、明法令
第二节 明法审数:治法的融贯要求
一、断事以法
二、令行必施
第三节 赏罚循一:治法的后果设定
一、赏罚之用
二、信赏必罚
第四章 《管子》法治实施中的君臣民
第一节 为君之道
一、君尊贵胜
二、圣王之禁
三、以身先之
第二节 治臣之道
一、高位处势
二、爵材禄能
三、分而职之
第三节 治民之道
一、分民而治
二、教化成俗
三、以法正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华简《管仲》初探[J]. 刘国忠. 文物. 2016(03)
[2]缘法而致道——管子法治思想的伦理基础[J]. 王皓羲. 道德与文明. 2011(03)
[3]管子人本思想的现代视角[J]. 衣恩普. 学术交流. 2009(03)
[4]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J]. 关志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5]《管子》道论述要[J]. 张连伟. 江淮论坛. 2007(06)
[6]论管仲的法治思想[J]. 张要登. 管子学刊. 2004(04)
[7]《管子》法治思想析论[J]. 王强. 管子学刊. 1999(03)
[8]《管子》的法教统一观[J]. 张岱年. 管子学刊. 1989(03)
[9]齐学、鲁学与稷下学宫[J]. 蔡德贵. 东岳论丛. 1987(03)
本文编号:3510391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管子》法治之理据:道
第一节 本源之道:法依道而生
一、道主万物
二、道生法
第二节 治法之道:道治法而用
一、道的实用之功
二、道法结合
第二章 《管子》的法治图景及基本准则
第一节 法循天道
一、因任自然
二、顺天合德
第二节 政顺民心
一、贵民仁政
二、从其民欲
第三节 经权结合
一、顺时而变
二、因俗而动
第三章 《管子》法治实施之精义
第一节 设法明令:治法的施行秩序
一、制法令
二、明法令
第二节 明法审数:治法的融贯要求
一、断事以法
二、令行必施
第三节 赏罚循一:治法的后果设定
一、赏罚之用
二、信赏必罚
第四章 《管子》法治实施中的君臣民
第一节 为君之道
一、君尊贵胜
二、圣王之禁
三、以身先之
第二节 治臣之道
一、高位处势
二、爵材禄能
三、分而职之
第三节 治民之道
一、分民而治
二、教化成俗
三、以法正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华简《管仲》初探[J]. 刘国忠. 文物. 2016(03)
[2]缘法而致道——管子法治思想的伦理基础[J]. 王皓羲. 道德与文明. 2011(03)
[3]管子人本思想的现代视角[J]. 衣恩普. 学术交流. 2009(03)
[4]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J]. 关志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5]《管子》道论述要[J]. 张连伟. 江淮论坛. 2007(06)
[6]论管仲的法治思想[J]. 张要登. 管子学刊. 2004(04)
[7]《管子》法治思想析论[J]. 王强. 管子学刊. 1999(03)
[8]《管子》的法教统一观[J]. 张岱年. 管子学刊. 1989(03)
[9]齐学、鲁学与稷下学宫[J]. 蔡德贵. 东岳论丛. 1987(03)
本文编号:3510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51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