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虚假承诺收受索取财物行为的性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3 08:27
在崔某虚假承诺收受索取财物案中,崔某作为一名监狱民警,为帮服刑犯李某非法办理保外就医,收受索取李某财物,但并未帮其办理成功,在后续行为中未实际为李某谋取利益却仍然多次以打点关系为由,向其索要财物。对于崔某行为性质的认定,司法实务中有受贿罪、诈骗罪、受贿罪与诈骗罪两罪说三种观点。从案情看,崔某作为监狱民警在对罪犯的日常管理中,利用自己狱警的职权职务关系所带来的便利条件,故意对李某疏忽管理,并主动将通讯工具借与李某使用。该行为中崔某利用了自己本身职权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崔某向李某表示自己可以为其办理保外就医,并在后期安排李某外出就医,开具可以让其保外就医的“病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最终未成功为李某办理保外就医,但是其在收受李某财物时向李某承诺自己可以为其办理保外就医,虽然保外就医“流产”后崔某没有继续操办该事,前期崔某还是为李某的保外就医作出了实际的行动,虽未最终成功,但仍然属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因为在收受型受贿犯罪中,需要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而索取型的受贿犯罪不要求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最低要求是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且该承诺的真实性与否也不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基本案情及争议焦点
2.1 案情介绍
2.2 案件分歧意见
2.3 争议焦点
第3章 崔某利用职务之便虚假承诺行为的性质分析
3.1 崔某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
3.1.1 “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3.1.2 崔某利用了“职务之便”
3.2 崔某虚假承诺行为的性质分析
3.2.1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3.2.2 崔某的虚假承诺是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第4章 崔某后续“借款”行为的性质分析
4.1 合法借贷和“以借为名”索贿行为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4.1.1 合法借贷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4.1.2 以借为名受贿行为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4.2 崔某后续“借款”行为的性质确定
4.2.1 崔某后续“借款”不是合法借款行为
4.2.2 崔某后续“借款”是以借为名的受贿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贿赂犯罪的保护法益与事后受财行为的定性[J]. 黎宏. 中国法学. 2017(04)
[2]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之便与提供合理劳务的区分[J]. 张明正.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7(04)
[3]“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职务便利”的关系辨析[J]. 刘伟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4)
[4]“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一种实用主义诠释——《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评析[J]. 叶良芳.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8)
[5]贪污贿赂犯罪刑法修正的得与失[J]. 孙国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的阐释[J]. 陈兴良. 法学. 2016(05)
[7]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J]. 刘宪权. 法学. 2016(05)
[8]对行贿罪中不正当谋取利益的理解[J]. 夏伟,王周瑜. 人民司法. 2015(13)
[9]论受贿犯罪的几个问题[J]. 高铭暄,张慧. 法学论坛. 2015(01)
[10]解读受贿罪“利用职务之便”[J]. 张家彪. 法制与社会. 2015(01)
博士论文
[1]新型受贿罪研究[D]. 钱晶晶.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收受型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再探讨[D]. 王婵.武汉大学 2017
[2]王某受贿、诈骗案评析[D]. 王雨宁.湖南大学 2016
[3]受贿罪与诈骗罪区分研究[D]. 苏展.吉林大学 2016
[4]论贿赂与馈赠的区别[D]. 杨燕.西南政法大学 2014
[5]以借贷形式挪用公款行为之认定[D]. 温东玉.兰州大学 2012
[6]诈骗罪和盗窃罪的界定[D]. 殷立忠.苏州大学 2012
[7]新型受贿行为问题研究[D]. 刘莉艳.吉林大学 2012
[8]于某委托理财型受贿案例分析[D]. 余洋.西南政法大学 2012
[9]诈骗罪构造客观方面之研究[D]. 姚晓峰.中国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3501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基本案情及争议焦点
2.1 案情介绍
2.2 案件分歧意见
2.3 争议焦点
第3章 崔某利用职务之便虚假承诺行为的性质分析
3.1 崔某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
3.1.1 “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3.1.2 崔某利用了“职务之便”
3.2 崔某虚假承诺行为的性质分析
3.2.1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3.2.2 崔某的虚假承诺是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第4章 崔某后续“借款”行为的性质分析
4.1 合法借贷和“以借为名”索贿行为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4.1.1 合法借贷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4.1.2 以借为名受贿行为的含义解读与认定
4.2 崔某后续“借款”行为的性质确定
4.2.1 崔某后续“借款”不是合法借款行为
4.2.2 崔某后续“借款”是以借为名的受贿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贿赂犯罪的保护法益与事后受财行为的定性[J]. 黎宏. 中国法学. 2017(04)
[2]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之便与提供合理劳务的区分[J]. 张明正.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7(04)
[3]“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职务便利”的关系辨析[J]. 刘伟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4)
[4]“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一种实用主义诠释——《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评析[J]. 叶良芳.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8)
[5]贪污贿赂犯罪刑法修正的得与失[J]. 孙国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的阐释[J]. 陈兴良. 法学. 2016(05)
[7]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J]. 刘宪权. 法学. 2016(05)
[8]对行贿罪中不正当谋取利益的理解[J]. 夏伟,王周瑜. 人民司法. 2015(13)
[9]论受贿犯罪的几个问题[J]. 高铭暄,张慧. 法学论坛. 2015(01)
[10]解读受贿罪“利用职务之便”[J]. 张家彪. 法制与社会. 2015(01)
博士论文
[1]新型受贿罪研究[D]. 钱晶晶.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收受型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再探讨[D]. 王婵.武汉大学 2017
[2]王某受贿、诈骗案评析[D]. 王雨宁.湖南大学 2016
[3]受贿罪与诈骗罪区分研究[D]. 苏展.吉林大学 2016
[4]论贿赂与馈赠的区别[D]. 杨燕.西南政法大学 2014
[5]以借贷形式挪用公款行为之认定[D]. 温东玉.兰州大学 2012
[6]诈骗罪和盗窃罪的界定[D]. 殷立忠.苏州大学 2012
[7]新型受贿行为问题研究[D]. 刘莉艳.吉林大学 2012
[8]于某委托理财型受贿案例分析[D]. 余洋.西南政法大学 2012
[9]诈骗罪构造客观方面之研究[D]. 姚晓峰.中国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3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51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