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习惯性规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09:33
  本文的研究从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入手:习惯性规范何以能够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对社会秩序发挥调整作用,尤其是,习惯性规范何以进入司法过程成为法官裁判规范体系的一部分?以最高人民法院把“和谐司法视野下民俗习惯的运用研究”列入重点调研课题为契机,全国法院系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以习惯性规范为法官法源的司法实践活动。随着民间法研究领域学术框架体系的逐渐形成,习惯性规范进入司法,不仅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法学理论必须应对的紧迫而重大的学术问题。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述习惯性规范的一般理论,包括习惯性规范的学术渊源,基本构造、表达形式和规范实质。下篇着重考察习惯性规范在社会秩序、国家立法及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习惯性规范的学术概念渊源,本文第一章提出,习惯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社会事实,却具有规范性;反过来说,它具有规范性,但却是一种事实。习惯作为社会事实包含着丰富的与共同体意义世界相关的内容,以至于我们可以脱去事实的外衣,以事实中的意义代替事实,即我们不是从社会事实中推出了习惯性规范,而是从社会事实的意义中推出了习惯性规范。习惯之所以具有规范性,是... 

【文章页数】:3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为什么研究习惯和习惯性规范
    二、研究现状:贡献及不足
    三、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上篇
    第一章 习惯的规范性
        第一节 社会秩序中的习惯
        第二节 习惯何以具有规范性
    第二章 习惯性规范的概念、要素和表达形式
        第一节 习惯性规范的概念
        第二节 习惯性规范的要素
        第三节 习惯性规范的表达形式
    第三章 习惯性规范的规范实质
        第一节 社会常规的规范意义
        第二节 习惯性规范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
        第三节 习惯性规范的生成机制
下篇
    第四章 习惯性规范与法治:秩序的视角
        第一节 习惯秩序与法律秩序
        第二节 习惯性规范与法律规范在秩序内的合作与竞争
        第三节 习惯秩序的社会空间及其变迁
    第五章 从习惯性规范到习惯法?——立法的视角
        第一节 “习惯法”概念分析
        第二节 习惯性规范衔接国家制定法的制度类型
        第三节 立法视角下习惯性规范对国家法的影响
        第四节 习惯性规范进入国家制定法的条件
    第六章 习惯性规范进入裁判规范体系:司法的视角(一)
        第一节 习惯性规范普遍适用于司法裁判
        第二节 习惯性规范与承认规则
        第三节 习惯性规范进入法官裁判规范体系的条件
        第四节 习惯性规范的司法适用方法
    第七章 法官适用习惯性规范的其他场景:司法的视角(二)
        第一节 习惯性规范运用于法律解释
        第二节 法官裁判策略中的习惯性规范
        第三节 习惯性规范应用于推定案件事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论民间规范对法律方法的可能贡献[J]. 谢晖.  现代法学. 2006(05)
[2]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J]. 韦森.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1)
[3]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J]. 李学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4]论习惯法的法源地位[J]. 李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5]论民间法的社会权力基础[J]. 吕廷君.  求是学刊. 2005(05)
[6]"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农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J]. 吴英姿.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 黄宗智.  读书. 2005(02)
[8]民间规范与人权保障[J]. 谢晖.  求是学刊. 2004(06)
[9]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J]. 谢晖.  东岳论丛. 2004(04)
[10]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J]. 凌文辁,郑晓明,方俐洛.  心理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694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94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