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法为律”:从音律到法律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5 05:27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不可忽略的是中国法治思想同样起源甚早,并早在两千多年前商鞅变法中完成了法律体系的初步建设。商鞅改法为律之“律”字源于音律之“律”,“法”与“律”,看似一字之差,但字的含义与所颁布的法律却有千差万别。“法”由“水”、“廌”和“去”三部分组成,三者为司法审判的重要条件。同时,“法”字从创造之初便具有普遍意义,而在后续的使用中,其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且具有不确定性。“律”由“彳”、“聿”两部分组成,“彳”表示村落中央或走到村落中央,后延伸为行走,且具有计量单位的用法,“聿”表示手执律管吹律。律即指音律,音律在使用中为保证发出稳定的音调,故音高具有标准性,且原始社会掌握律的多为氏族首领,故律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律的稳定、标准和统一的特质及音律计算方法在军事、历法、祭祀、度量等各方面都有所引用,但在度量衡制的使用中影响最大。商鞅在制定法律中进行“改法为律”,正是运用了音律的上述特性来表达法律的严苛、清晰与权威。“律”这一法律形式的建立对当时以及后世两千多年的法制与法治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释“法”
2.1 “法”字起源
2.2 “灋”字本义
2.2.1 “水”:神圣与惩罚
2.2.2 “廌”:权威与司法的象征
2.2.3 “去”:证据
第三章 释“律”
3.1 音律之“律”
3.1.1 音乐的起源
3.1.2 “律”字的构成及本义
3.2 “律”义流变
3.2.1 甲骨文、金文之律与军队的关系
3.2.2 两周“律”义
3.2.3 秦汉已降“律”义
第四章 音律及其运用
4.1 音律的概念
4.1.1 三分损益律
4.1.2 纯律、十二平均律
4.2 音律的运用
4.2.1 军事上——“师出以律”
4.2.2 “听协风”——制作历法
4.2.3 祭祀
4.2.4 正度量
4.2.5 其他
第五章 商鞅“改法为律”
5.1 同律度量衡
5.1.1 度量衡制度总体概况
5.1.2 黄钟生度量衡
5.1.3 考察政治和民风
5.1.4 度量衡制紊乱
5.1.5 商鞅方升
5.2 从“法”到“律”
5.2.1 《睡虎地秦墓竹简》
5.2.2 “法”字含义宽泛
5.2.3 “律”字表示为规范、范式
5.2.4 以“律”代“法”,锱铢必较
5.3 改“法”为“律”的历史意义
5.3.1 法制建设
5.3.2 礼治到法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73974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释“法”
2.1 “法”字起源
2.2 “灋”字本义
2.2.1 “水”:神圣与惩罚
2.2.2 “廌”:权威与司法的象征
2.2.3 “去”:证据
第三章 释“律”
3.1 音律之“律”
3.1.1 音乐的起源
3.1.2 “律”字的构成及本义
3.2 “律”义流变
3.2.1 甲骨文、金文之律与军队的关系
3.2.2 两周“律”义
3.2.3 秦汉已降“律”义
第四章 音律及其运用
4.1 音律的概念
4.1.1 三分损益律
4.1.2 纯律、十二平均律
4.2 音律的运用
4.2.1 军事上——“师出以律”
4.2.2 “听协风”——制作历法
4.2.3 祭祀
4.2.4 正度量
4.2.5 其他
第五章 商鞅“改法为律”
5.1 同律度量衡
5.1.1 度量衡制度总体概况
5.1.2 黄钟生度量衡
5.1.3 考察政治和民风
5.1.4 度量衡制紊乱
5.1.5 商鞅方升
5.2 从“法”到“律”
5.2.1 《睡虎地秦墓竹简》
5.2.2 “法”字含义宽泛
5.2.3 “律”字表示为规范、范式
5.2.4 以“律”代“法”,锱铢必较
5.3 改“法”为“律”的历史意义
5.3.1 法制建设
5.3.2 礼治到法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73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97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