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语境下的权利论题与罗马法尤斯(IUS)传统的变异——以展示相关术语使用的困惑及其理顺之建议为焦点

发布时间:2024-12-07 04:39
   本文把中国语境下权利论题所遇到的困惑与矛盾统称为"梅氏困境"(Mei's Dilemma)。中西方文化差异虽然是造成"梅氏困境"及其延伸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在没有这种差异的英美甚至一些欧陆国家处理相关论题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有类似的困难。近现代"权利"一词及其概念并非中国古已有之,而是在19世纪通过美传教士自英语"right(s)"一词翻译而来,并在公共话语领域逐渐流行;随后东渡日本,在法学领域成为通行译法,复又传回中国。欧陆法学和英美法学虽同样继受了罗马法的尤斯(IUS)传统,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尤斯主观化道路,但是在术语的使用上,英语世界基本实现了权法分离,而欧陆世界则因为直接继受罗马法的制度和制度名称,最终无法实现分离而以主观客观之分替代。本文认为,在非法律术语领域翻译时应把英语词right译成汉语词"权利"。在法律术语的范畴,当翻译单独出现的德语词Recht时,视语境译为"法"或"权",而遇有疑问时均应译为"法权";subjektives Recht应译为"主观法权",objektives Recht应译为"客观法权"。古罗马文献中的IUS应音译为"尤斯",或根据其语境按意义...

【文章页数】:27 页

【文章目录】:
目次
一、引言
二、场景设定:从权利论题的梅氏困境开始
    (一)梅氏困境
    (二)梅氏困境的延伸:“权利”还是“主观权利”之争
    (三)梅氏困境之延伸:权与法之争
        1.耶林为什么而斗争?
        2.《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特权是什么?
    (四)困惑的只是我们吗?出路何在?
三、有凤来仪:权利论题的中国语境形成与发展进路
    (一)语义前史
    (二)流行之路:权利论题首次进入中国及其在公共话语层面的泛滥
        1.美教士传经送宝
        2.洋务先贤竞论权
        3.李中堂越洋讨权
        4.严又陵翻天演译权利
        5.梁任公新民说权
        6.中山秋瑾革命图权
    (三)专业之路:权利一词再次进入及其作为法律术语的扎根
        1.万国公法渡东瀛
        2.章张旅日译耶林
        3.沈寄簃变法留青史
        4.律成清灭,民国延法统
    (四)小结
四、万法一宗:尤斯传统的主观化道路与术语的变异轨迹
    (一)概述(尤斯传统及其主观化)
    (二)尤斯传统主观化之伦理(价值)基础的奠定与发展
        1.基督教正义观作为尤斯传统主观化伦理基础的起点
        2.个人主义的理论范式与尤斯传统主观化的突进
        3.权利的启蒙(尤斯传统主观化价值基础的建成)
    (三)尤斯传统主观化的教义应用与制度建立
        1.教义应用与制度建立的视角
        2.从注释与评注者到格老秀斯
        3.从《权利法案》到《德国民法典》
    (四)尤斯主观化进程中引致术语分裂的两个重要时刻
        1.英语世界:霍布斯的一刀两断
        2.欧陆世界:尤斯剪不断,理之方寸乱
    (五)尤斯(IUS)如何转化为狄莱克图姆(directum)
    (六)小结
结论



本文编号:4014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014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f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