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7:53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这一耳熟能详的称谓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今,农民工又被新时代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角色。农民工是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的历史进程因农民工群体的辛劳付出而快速前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为全世界所瞩目的骄人成就,这一系列的成绩与农民工群体的拼搏与努力是分不开的。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法治意识着实堪忧,已经成为了“依法治国”战略决策贯彻和落实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民工群体的法治意识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权益的实现,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中国梦”伟大构想的最终实现。从当前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的法治意识十分淡薄,相关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甚至由于法治意识的匮乏而触碰了法律的底线,致使社会不稳、家庭破碎。农民工群体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是功不可没的,然而一旦农民工群体的法治意识失守,那么势必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衡。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民工法治意识的培育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为基本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从而为后续部分的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部分: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概括了农民工法治意识的相关理论,包括对于农民工法治意识以及法治意识培育概念的解析、农民工法治意识的内容、特征与功能,总结了开展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必要性,从而扫清理论方面的障碍。第三部分: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及成因。首先论述了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包括现有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深入论述了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问题的成因,从而为对策部分的研究指明方向。第四部分:加强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这一部分结合前几部分的研究,重点从以“依法治国”战略思想为引领,树立新型法治意识培育理念、创造学习机会提升农民工的法治学习能力、建立多位一体的法治意识培育体系、建立健全法治与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尝试提出农民工法治培育的措施,力求为我国法治目标下农民工的法治意识培育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农民工 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12.6;D92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第一章 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意义13-19
- 第一节 农民工法治意识的内涵及特征13-15
- 一、农民工法治意识的内涵13-14
- 二、农民工法治意识的特征14-15
- 第二节 加强当代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必要性15-19
- 一、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改善农民工生活境遇的迫切需求15-16
- 二、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应然选择16-17
- 三、实现中国梦构想,,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17
- 四、推动农村区域经济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本前提17-19
- 第二章 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19-27
- 第一节 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19-22
- 一、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成就19-20
- 二、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20-22
- 第二节 农民工法治意识淡薄的成因22-27
- 一、农民工法治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22-23
- 二、农民工法治意识淡薄的现实原因23-27
- 第三章 加强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27-39
- 第一节 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原则与重点27-30
- 一、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原则27-28
- 二、农民工法治意识的培育重点28-30
- 第二节 扩大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对象群体和区域范围30
- 一、扩大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对象群体30
- 二、扩大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区域范围30
- 第三节 丰富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形式30-32
- 一、重视人文关怀,教会农民工法治学习方法31
- 二、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31-32
- 三、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升法治意识培育的凝聚力32
- 第四节 依托多位一体的培育体系提升法治意识培育的实效性32-35
- 一、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法治文化的公益宣传32-33
- 二、引导社会行业自律,为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提供支持33-34
- 三、联合家庭力量建立法治意识培育微环境34
- 四、引导农民工发挥法治学习的主体作用34-35
- 五、加强多元化运行机制建设,鼓励法治意识培育的跨界合作35
- 第五节 建立健全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的保障体系与工作机制35-39
- 一、加强农民工法治学习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35-36
-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负效应36
- 三、加强社会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36-37
- 四、建立健全农民工法治培育的法律法规37-38
- 五、建立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新型平台38
- 六、促进农民工法治意识培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宪民;;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养途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曹飞;;农民工法律意识与普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吴鹏森;邓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研究综述[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6期
4 张彦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3期
本文编号:649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64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