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宪制意义
本文关键词:试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宪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政治宪法学 立宪主义
【摘要】:《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以下简称三折)是晚清新政的基本蓝图,此点已为学界所周知。但《三折》在中国早期现代的历史中,其意义却并不以此为止。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来看,《三折》是清政府政治决断能力衰弱化的标志,同时,它还蕴育了一种立宪主义的枢机。以《三折》为转捩点,清政府再也不能独断专行式的做出政治决断(即"上令下行"模式),而必须将决断的方式调整为"上下合议"模式。而且,自《三折》以降,"上下合议"的范围一直处在不断扩张之中:江楚会奏尚且只是朝廷与疆臣合议,其后则逐渐扩张为与士绅精英们合议,最终在革命主义的浪潮中,在名义上,合议的范围被扩张为"国民全体"。所以,《三折》确实是晚清集权体制趋于崩解的重要象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不妨认为它已经初步呈现了立宪主义的端倪。
【关键词】: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政治宪法学 立宪主义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全喜;;中国宪制史要旨[J];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04期
2 严忠德;杨家慧;;《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产生背景及过程[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3 李细珠;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J];历史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全喜;;试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宪制意义[J];法学评论;2016年04期
2 焦宝;;《清议报》重要诗人毋暇为梁鼎芬——兼论变法失败后梁鼎芬与康梁的隐秘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文扬;;因袭与开新:沈家本“会通改制”论再评[J];河北法学;2015年09期
4 叶倩莹;;清末新政“借材异国”与京师仕学院的议设[J];学术研究;2012年11期
5 祝婷婷;;张之洞的《劝学篇》与晚清新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谢丰;;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张海荣;;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考述[J];历史研究;2010年04期
8 杨艳中;;1990年以来张之洞研究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4期
9 史洪智;;新政初期的商部创设与商律编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刘阁春;;张之洞法制思想的演变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全喜;;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 一种政治宪法学的解读[J];中外法学;2012年05期
2 高全喜;;政治宪法学的兴起与嬗变[J];交大法学;2012年01期
3 高全喜;;心灵、宗教与宪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高全喜;;财富、财产权与宪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5 高全喜;;战争、革命与宪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高全喜;;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J];读书;2010年04期
8 赵秉忠;;《江楚会奏》试析[J];历史教学;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陆华 通讯员 周廷菊 孔月;三剂良方整治“三折”[N];人民铁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孙蔚;“三折购房”听上去太美[N];中国消费者报;2012年
3 记者 胡艳波 通讯员 柳淋;哈尔滨局筑牢防“三折”安全屏障[N];人民铁道;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军 本报通讯员 香文元;枕戈待旦防“三折”[N];人民铁道;2008年
,本文编号:65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65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