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问题,是我国进行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在不断的壮大,该群体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随之凸显,新生代弄明工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权益的需求也随之增强。但是由于城市资源的分配不均,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与城市居民不平等,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基础薄弱,法律认知能力不足以及法律运用能力弱,种种因素综合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屡受侵犯,使其对法律产生不良情感,对法律意识培育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我国从1986年开始对全民进行普法教育,从一五普法到现在的六五普法已经历时20多年,但是作为公民中的部分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依然薄弱,培育工作“耗力大,收效小”,虽然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是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工作的问题仍然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升不仅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法治社会治理进程。因此,以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为研究对象,既可以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本文纵观当今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全局,立足于现存实际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结合相关知识及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论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法律意识和农民工意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同时阐述了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通过对相关的文献以及资料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回访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的挖掘当今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培育原则、培育内容、培育方法、以及培育途径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方面上来探索其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指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上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对策,通过整合模糊的培育原则、丰富培育内容、完善培育方法、拓宽培育途径再加上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论述和研究进行总结。本文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问题,主要是从研究培育主体和培育体系的角度出发,弥补了现存的学者大多数是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的,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理论。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法律意识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12.6;D92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1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0-14
- 1.1.1 研究的背景10-11
- 1.1.2 研究的目的11-12
- 1.1.3 研究的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8-1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9-20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9
- 1.3.2 研究的方法19-20
- 1.4 研究的创新点20-21
- 2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相关问题概述21-32
- 2.1 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界定21-25
- 2.1.1 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21-22
- 2.1.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22-25
- 2.2 法律意识及法律意识培育概念界定25-27
- 2.2.1 法律意识25-26
- 2.2.2 法律意识培育26-27
- 2.3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理论依据27-29
- 2.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7
- 2.3.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27-28
- 2.3.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知识教育相关理论28
- 2.3.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28-29
- 2.4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必要性29-30
- 2.4.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29
- 2.4.2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顺利进行客观需要29-30
- 2.4.3 加快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全民普及的重要任务30
- 2.4.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3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现状分析32-42
- 3.1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取得的成绩32-35
- 3.1.1 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法律认知程度32-33
- 3.1.2 增强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知识获取的意愿33
- 3.1.3 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运用能力33-34
- 3.1.4 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的信任度34-35
- 3.2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35-37
- 3.2.1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原则模糊35-36
- 3.2.2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内容匮乏36
- 3.2.3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方法单一36-37
- 3.2.4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途径有待完善37
- 3.3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7-41
- 3.3.1 早期国家社会关注度低造成积重37-39
- 3.3.2 培育执行者的培育观念偏颇39-40
- 3.3.3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影响培育效果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4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对策42-58
- 4.1 整合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原则42-45
- 4.1.1 法律至上原则42-43
- 4.1.2 以人为本原则43-44
- 4.1.3 价值导向原则44-45
- 4.2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内容45-49
- 4.2.1 法律认知培育45-46
- 4.2.2 法律情感培育46-47
- 4.2.3 法律意志培育47
- 4.2.4 法律评价培育47-48
- 4.2.5 法律信仰培育48-49
- 4.3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方法49-53
- 4.3.1 理论灌输法49-50
- 4.3.2 隐性培育法50-51
- 4.3.3 实践锻炼法51
- 4.3.4 心理疏导法51-52
- 4.3.5 自我教育法52-53
- 4.4 拓宽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53-55
- 4.4.1 优化家庭教育对法律意识的基础培育53-54
- 4.4.2 利用学校资源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育54
- 4.4.3 规范社会教育对法律解读的正确引导54-55
- 4.5 建立良性法治环境为法律意识培育提供氛围55-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3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4 李莎;;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6 蔡亚林;赵博通;;80后民工新生代[J];经济;2007年08期
7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8 李建荣;;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J];兵团工运;2007年08期
9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10 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及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朱广琴;社会保障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743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74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