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转换的文化制约
本文关键词:法律语言转换的文化制约
【摘要】: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载体与写照,法律文化是法律语言形成的基础环境。异域法律文化间的交流传播主要以法律语言为载体,当今世界的主导性法律语言是法律英语,它是欧洲历史上多种法律用语不断融合的结果,体现出法律文化的相互融合性。法律翻译是沟通不同法律语言的重要途径,是语言移转和文化移植的双重过程,直接影响着异域法律文化间的交流效果。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法律翻译 法律文化 法律语言
【基金】:司法部项目“晚清国际条约翻译及其变迁研究”(13SFB3006)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晚清国际条约翻译”
【分类号】:D90-052
【正文快照】: 一、法律文化与法律语言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人类从自身社会历史经验出发创造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习惯在内的复合体。[1]此后,陆续又有学者根据不同学术立场和观察角度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解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申;我院即将召开“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与修辞国际研讨会”[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田申;“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与修辞国际研讨会”召开[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彭京宜;聚合、组合及其他——论法律语言的修辞原则[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陈木逢;论法律语言的词语锤炼[J];政法学刊;2001年03期
5 罗红霞;对简化法律语言可行性的探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贾蕴菁;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应相异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邵健;法律语言特点的辩证体现[J];山东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8 谢宏滨;;法律语言的浅析:从语意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出发[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9 廖美珍;第六届国际法律语言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10 胡军,王维民,唐咏雪;法律语言的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贾蕴菁;;关于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的思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林晶;;从系统功能语法看中英法律语言的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彭丹云;;论模糊性语言在法律实践的运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黄亚珍;赵晓林;;模糊性法律语言对裁判的影响及其转换——以刑事审判中的应用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咸鸿昌;;英国法律语言的变迁及其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学的兴起与法律教育[C];2013年
9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0 武艳艳;孙昊;;浅析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一个比较的研究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何燕;检验检疫人员应正确运用法律语言[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法律语言研究会成立大会举行[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北平;“使用法律语言的人越多,国家离法治就越近”[N];检察日报;2011年
4 许章润;我们需要怎样的法律语言[N];法制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国香;法律语言的人文性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姚宏科;法律语言的温度[N];法制日报;201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 李凯;法律语言:通俗化与术语化并重[N];检察日报;2013年
8 李郁;我国建成首个法律语言语料库[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李飞;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青;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李玉崇;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D];宁波大学;2008年
3 张慧莲;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晗;法律语言的类比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霍政欣;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D];广西大学;2002年
6 叶春花;法律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续姣;法律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嘉风;数字在法律中的使用[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李丽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英译项目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吴海红;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9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81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