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传统无讼理念与当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10-09 08:42

  本文关键词:传统无讼理念与当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无讼 诉讼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摘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在纠纷解决问题上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协作及互动参与,从这点来看传统的无讼理念与实践可为这一制度的当代完善提供历史的借鉴。传统社会中,核心价值、民间社会、法律依据构成了民间纠纷解决体系的基本框架。核心价值的强力渗透,民间社会的存在,国家法与民间规则、习俗在价值上的共享及实施方式上的配合是无讼理念得以成功实践的重要原因。当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可借鉴传统经验,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统一价值为核心,以民间社会组织、法律依据为支撑,诉讼与非诉良好衔接的体系框架。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无讼 诉讼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无讼法律传统与当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9.2;D926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纠纷数量也不断猛增。有学者甚至宣称中国已进入“诉讼社会”。1社会矛盾纠纷的急剧增长一方面给社会稳定和法院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历史机遇。200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玉;;解读无讼——从法的价值角度入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春明;张玉梅;;“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J];法学论坛;2007年04期

3 吴进科;;我国传统无讼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企业文明;2007年10期

4 赵海永;;功利性特质:传统无讼文化的核心解读[J];前沿;2008年01期

5 李华根;;论中国古代的“无讼”观念[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6 罗莉娅;;试看“无讼”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7 覃妤嫦;蒋相之;;论“无讼”文化传统[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8 王倩;于伶;;无讼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9 朱晓静;;无讼与法治的契合与冲突[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10 于军;;无讼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江南论坛;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穆美琼;;刍议“无讼”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李毅;;古代无讼思想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卫欢;;孔子“无讼”说新解[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冯玉军 余钊飞;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温其如玉;新熟人社会带不来天下无讼[N];检察日报;2014年

3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侯利文;“国人好讼”之说不能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赵虎;刍议儒、法、道家的无讼思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西北大学法学院 于欣华 曾加;中国古代“无讼”制度供给论析[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娟娟;“无讼”的理由及其逻辑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任广峻;儒家“无讼”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辛以春;孔子“无讼”解[D];苏州大学;2007年

4 冯光;论无讼法文化及其当代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姜梅;中国传统无讼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戚平;论儒家的“无讼”思想[D];新疆大学;2012年

7 范本腾;论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

8 孙利;中国传统“无讼”思想及其现时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顾一鸣;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D];江苏大学;2007年

10 蒋乾巽;论儒家“无讼”思想及其对传统法制建设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9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999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