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方式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为背景
本文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方式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为背景
更多相关文章: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最密切联系原则 法律关系要素分析说
【摘要】: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规定为国际私法的一般原则,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该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彰显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重要性。伴随产生的问题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该如何对整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式是什么?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属性入手,阐述了该原则适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最终确立了"法律关系要素分析说"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方式,以期能为司法实践服务。
【作者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律系;
【分类号】:D923;D997
【正文快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威里斯里斯,在总结美国司法实践中几个重要的案例——Jones v.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案件、1954年“Auten v.Auten”和1963年“Babcock v.Jackson”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学者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最密切联系原则。该原则一出现就得到了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海波;赵凯;;对俄罗斯国际私法立法的评介及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东菊;论涉外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蕊;浅析最密切联系原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金振豹;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4 冯桂艳;我国未来立法对反致制度应持的态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5 孟宪伟;;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的若干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刘亚丁;论国际私法上法律规避的效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孙文雪;周琳;;国际破产管辖问题比较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张伶;;论中国区际侦查协助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9 胡育云;;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冲突规范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焕省;;从国际私法调整对象角度论国际私法定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郑军;;论我国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杨悦;跨境破产部分制度性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邹龙妹;俄罗斯国际私法中的冲突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杜焕芳;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伟东;南非国际私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于飞;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7 龙英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的国内税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袁雪;法律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费艳颖;专利权法律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英;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魏丽莉;跨国消费合同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雪冬;中国与非洲三国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于晓丽;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莎;国际电子商务中公证应用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萍;信用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任桂霞;涉外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思恺;中国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海刚;论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统一化[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思文;EPC合同争议解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最密切联系原则[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肖永平,任明艳;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冲突规范的突破及“硬化”处理[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顾海波;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晚近冲突法立法中的新应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5期
4 邓中文;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冲突法中的地位[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王慧,戴庆康;对国际私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再思考[J];中外法学;1997年04期
6 王广宇;WTO时代功能主义国际私法之最密切联系原则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宁静波;宋庆华;;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2期
8 王寨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发展与完善[J];行政与法;2009年08期
9 陈芳芳;;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合理适用之我见[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10 伍治良;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未来冲突法中的地位[J];现代法学;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跃川;;再论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王热;;论产品责任冲突规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李洁;;特征性履行理论立法模式探讨[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王国华;;论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夏雨;;论我国无因管理冲突规则的法律设计[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何丽新;付超伟;康南;陈悦;朱明;;无单放货实务问题研究——国内各级法院153个无单放货案件之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袁翔珠;;论国际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适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丘锦添;;论希腊籍阿玛斯号轮污染案件之管辖权——兼评台湾地区屏东地方法院九十二年重诉字第四号驳回之裁定[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晓明;;当代国际私法学说的价值实现[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10 陈治铁;;浅析我国现代区际法律冲突的立法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平凡律师事务所 朱强;涉外海运纠纷与“最密切联系原则”[N];中国海洋报;2002年
2 张伟湘;涉外买卖该用何地法律?[N];民营经济报;2005年
3 贺晓翊;涉外民商事审判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博士 杜林;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运用[N];证券日报;2006年
5 夏婷婷;选择和适用准据法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栾国揕 伊健 万晓芳;谁来为此结果埋单?[N];国际商报;2006年
7 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秘书长 韩健;实体法律的确定(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李文成;涉外经济合同纠纷如何解决[N];西部法制报;2006年
9 袁定波;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N];法制日报;2007年
10 霍政欣;冲突规范发展方向及法院适用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雪;法律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范晓亮;跨国银行服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姜茹娇;国际私法中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艺;结果选择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董勤;国际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詹朋朋;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晓燕;国际私法中的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君勇;跨国股权转让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钟志勇;论总行对海外分行存款债务之承担[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承志;美国冲突法重述晚近之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颖;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杨凝;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外交学院;2005年
3 谢东军;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河南大学;2010年
4 王柳;涉外侵权领域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静;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合同领域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晶晶;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林;意思自治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冲突规范中的运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陈林娟;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申亚林;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有关问题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发斌;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侵权领域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9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119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