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承担研究 ——关于《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的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2021-06-25 14:55
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承担问题,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主要由《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相关内容来予以规制。《侵权责任法》用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两个条文对使用人责任进行了界定,其中对于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承担问题,由于当时立法的考虑尚未成熟等原因,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本文拟以《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半句的法律适用为视角,对此展开具体的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实务中的审判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分责任主体、构成要件、隶属性劳务关系的法律适用以及雇佣识别四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承担问题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梳理界定和区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与《侵权责任法》对此问题的规制模式不同,《侵权责任法》是采用区分用人单位以及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模式,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是采用区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雇主雇员的模式。尤其《侵权责任法》中对于相关概念的界定,属我国首创,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例不同,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其具体界定和适用的争议。另外,这里涉及到的概念也将作为下文具体论述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承担排除隶属性劳务关系适用的突破点出现,基于此,本文有必要在行文开端先...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价值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结构
四、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主体
第一节 限制与界定:劳务关系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溯源:历史沿革及立法背景
二、清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比较与思考:劳务关系相关概念的特征
一、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特征比较
(一)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
(二)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
(三)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
二、司法实务:认知混乱下的释法说理
三、小结
第二章 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构成要件
第一节 侵权法视野下的构成要件概述
第二节 解构与突破:归责原则的认定
一、突破:修正的一般侵权责任
(一)现有的学说观点及评述
(二)本文观点及理由——修正的过错责任原则
二、解析:提供劳务一方和接受劳务一方的具体过错承担
三、延伸:第三人侵权情况下的归责原则
(一)条文冲突与具体适用
(二)司法实务中的裁判观点
(三)小结
第三章 隶属性劳务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一节 破而后立:《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再解读
一、原点:相关条文的立法背景探究
(一)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二)劳务的内容多为纯粹生活而非生产经营
(三)劳务关系不要求强制投保工伤保险
二、重构:《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的应行模式
第二节 适法裁判:司法实践的检视与统一
一、乱象:《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的裁判差异
(一)《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适用模式下的相对统一
(二)《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裁判尺度不一
二、统一:隶属性劳务关系的排除适用
第四章 雇佣识别——义务帮工与承揽
第一节 争议与透视:义务帮工的“可识别性”
一、驳斥:提供劳务有偿论
(一)《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对义务帮工的适用争议
(二)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四条的适用冲突与解决路径
二、反思:实务中隶属关系的应然性分析
(一)隶属性质的义务帮工
(二)平等性质的义务帮工
三、小结
第二节 辨析与限定:承揽关系的“不可识别性”
一、概览:承揽关系的基本判断
二、鉴别: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
(一)控制力的程度不同
(二)关注点不同
(三)对自身设备技术和能力的依赖性不同
(四)合同义务可否转移不同
(五)责任承担不同
三、结论:承揽关系的排除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个人劳务关系中雇员间侵害的责任承担[J]. 高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冲突与协调[J]. 刘臻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侵权责任法》中劳务关系之认定[J]. 周宏. 唯实. 2011(11)
[4]关于帮工责任的若干思考[J]. 曹冬子.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4)
[5]一般侵权行为的无过错损失分担责任——对“无过错即无责任”的质疑及对“公平责任原则”的改造[J]. 杨代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03)
[6]工伤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J]. 林嘉,马特. 法学论坛. 2008(03)
[7]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07(02)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 陈现杰. 法律适用. 2004(02)
[9]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J]. 孔祥俊. 中国法学. 1992(05)
本文编号:3249411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价值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结构
四、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主体
第一节 限制与界定:劳务关系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溯源:历史沿革及立法背景
二、清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比较与思考:劳务关系相关概念的特征
一、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特征比较
(一)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
(二)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
(三)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
二、司法实务:认知混乱下的释法说理
三、小结
第二章 因劳务自身受损的责任构成要件
第一节 侵权法视野下的构成要件概述
第二节 解构与突破:归责原则的认定
一、突破:修正的一般侵权责任
(一)现有的学说观点及评述
(二)本文观点及理由——修正的过错责任原则
二、解析:提供劳务一方和接受劳务一方的具体过错承担
三、延伸:第三人侵权情况下的归责原则
(一)条文冲突与具体适用
(二)司法实务中的裁判观点
(三)小结
第三章 隶属性劳务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一节 破而后立:《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再解读
一、原点:相关条文的立法背景探究
(一)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二)劳务的内容多为纯粹生活而非生产经营
(三)劳务关系不要求强制投保工伤保险
二、重构:《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的应行模式
第二节 适法裁判:司法实践的检视与统一
一、乱象:《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的裁判差异
(一)《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适用模式下的相对统一
(二)《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裁判尺度不一
二、统一:隶属性劳务关系的排除适用
第四章 雇佣识别——义务帮工与承揽
第一节 争议与透视:义务帮工的“可识别性”
一、驳斥:提供劳务有偿论
(一)《侵权责任法》第35条后半句对义务帮工的适用争议
(二)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十四条的适用冲突与解决路径
二、反思:实务中隶属关系的应然性分析
(一)隶属性质的义务帮工
(二)平等性质的义务帮工
三、小结
第二节 辨析与限定:承揽关系的“不可识别性”
一、概览:承揽关系的基本判断
二、鉴别: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
(一)控制力的程度不同
(二)关注点不同
(三)对自身设备技术和能力的依赖性不同
(四)合同义务可否转移不同
(五)责任承担不同
三、结论:承揽关系的排除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个人劳务关系中雇员间侵害的责任承担[J]. 高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冲突与协调[J]. 刘臻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侵权责任法》中劳务关系之认定[J]. 周宏. 唯实. 2011(11)
[4]关于帮工责任的若干思考[J]. 曹冬子.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4)
[5]一般侵权行为的无过错损失分担责任——对“无过错即无责任”的质疑及对“公平责任原则”的改造[J]. 杨代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03)
[6]工伤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J]. 林嘉,马特. 法学论坛. 2008(03)
[7]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07(02)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 陈现杰. 法律适用. 2004(02)
[9]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J]. 孔祥俊. 中国法学. 1992(05)
本文编号:3249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24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