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发布时间:2021-12-01 23:38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我国运行十多年来,监督形式化现象严重。主要原因在于评议过程缺乏控辩双方的交互参与,评议前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缺乏"亲历性"感知,人民监督员法律素养不能满足监督需求,且监督员存在不敢监督心理。此外,现行制度不利于激发监督员履职动力。本文认为应当通过设置听证程序、探索纵向介入、建立监督辅助人制度、转移案件评议地点、尝试异地交叉监督、设置中立考核部门等,进一步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6,(32)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监督现状
    (一)评议意见简短、缺乏必要的说理
    (二)监督类型单一且同意检察机关意见居多,监督权发挥不充分
二、成因分析
    (一)监督程序缺乏交互参与性,未能“兼听”
    (二)监督过程缺乏系统全面性,“亲历性”差
    (三)法律素养与监督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力不从心
    (四)受制于检察机关牵绊,独立性匮乏
    (五)管理考核环境宽松,履职动力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知悉案件信息途径,为“兼听”创造条件
    (二)设置“监督辅助人”制度,协助提供专业帮助
    (三)细化考核评价标准,突出履职能力重要性
    (四)远离检察机关干预,进一步增强独立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监督员制度检视与未来构建[J]. 马文.  理论导刊. 2016(01)
[2]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性分析[J]. 屈秋桐.  法制博览. 2015(14)
[3]海外司法系列专题之九 域外检察美洲篇[J].   检察风云. 2014(23)
[4]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改革及其启示[J]. 肖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以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为分析蓝本[J]. 王迎龙.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03)
[6]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情况调查[J]. 石丽美.  人民检察. 2013(08)
[7]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陈卫东.  政法论坛. 2012(04)
[8]美国大陪审团与人民监督员制度比较[J]. 甄贞,王丽.  人民检察. 2007(09)
[9]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几点思考[J]. 孙翠林.  人民检察. 2004(06)
[10]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 切实推进检察改革[J]. 但伟.  人民检察. 2004(05)



本文编号:3527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527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