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23:24
本文关键词: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研究
【摘要】:摘要:现代社会当中,人们往往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风险。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增加,各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中心、火葬场能源供应系统、变电所等等,在为人们带来普遍的便利的同时,也为其附近或者周边居民带来了层出不穷的负外部性影响,当这些不利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成本负担者便会组织并形成较强的动机与合力来反对这些邻避设施。我们称这些反对事件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研究邻避设施的特性,了解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共同特点,探究引发此类群体型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预防和应对的策略,对于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邻避设施、邻避情结、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等概念予以界定,并分析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和发展历程。通过深入比较分析了四川什邡钼铜事件和杭州德信北海公园变电站事件等两个案例的发展历程和发生原因,总结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邻避设施本身的负外部性、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不足、政府风险预警机制和沟通补偿机制不到位、政府选址存在公共性偏离等。通过对日本新干线和美国“拱心石XL"等两个邻避事件的探析,找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不同模式,提出了“邻避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期的缓和机制、多元协商的政府担保和民主补偿机制、政策属性和公共部门管理机制”的治理框架体系。
【关键词】:邻避设施 邻避情结 公众参与 群体性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
- 1.2.3 研究述评12-13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5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创新15-16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16-23
- 2.1 核心概念16-18
- 2.1.1 邻避设施的内涵及其特征16-17
- 2.1.2 邻避情结及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内涵17-18
- 2.2 理论基础18-23
- 2.2.1 危机管理理论19-20
- 2.2.2 治理理论20-23
- 3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发展现状、社会背景及类型特征23-30
- 3.1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23-24
- 3.2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深层社会背景24-27
- 3.2.1 环境层面:环境污染的高风险性25
- 3.2.2 经济层面:集团利益和经济负效应25-26
- 3.2.3 政治层面:城市边缘群体的政治意识提升26
- 3.2.4 法律层面:司法救济渠道不畅26-27
- 3.2.5 社会层面:政府公信力不足和“法不责众”的民众心理27
- 3.3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特征27-30
- 3.3.1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27-28
- 3.3.2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8-30
- 4 国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案例及其原因分析30-41
- 4.1 两个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比较分析31-35
- 4.1.1 四川什邡市宏达铝铜事件31-32
- 4.1.2 杭州市德信北海公园变电站事件32-34
- 4.1.3 两案例的比较分析34-35
- 4.2 基于案例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分析35-41
- 4.2.1 邻避设施本身的特性:负外部性35-36
- 4.2.2 邻避设施选址:公共性偏离36-37
- 4.2.3 工程设施前期:风险预警缺位37-38
- 4.2.4 工程设施后期:补偿机制不完善38
- 4.2.5 相关民众:参与不足38-39
- 4.2.6 社会环境:政治开明与公民意识增强39-41
- 5 国外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经验41-45
- 5.1 国外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41-42
- 5.1.1 日本新干线邻避事件41
- 5.1.2 美国“拱心石XL”邻避事件41-42
- 5.2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治理模式比较分析42-43
- 5.2.1 治理方式:国外标本兼治、国内治标不治本42-43
- 5.2.2 补偿形式:国外补偿多样化,国内补偿单一43
- 5.2.3 公众参与方式:国外全程参与,国内参与不足43
- 5.3 国外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43-45
- 6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45-52
- 6.1 邻避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45-46
- 6.1.1 构建邻避危机预警机制45-46
- 6.1.2 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机制46
- 6.2 危机处理期的缓和机制46-48
- 6.2.1 提升业主委员会功能、加强社区管理46-47
- 6.2.2 扩大公众参与,完善程序的公正性47-48
- 6.3 多元协商的政府担保和民主补偿机制48-50
- 6.3.1 构建政府担保的长效机制49
- 6.3.2 建立合理的补偿和回馈机制49-50
- 6.4 政策属性和公共部门管理机制50-52
- 6.4.1 塑造邻避政策的公共性50-51
- 6.4.2 强化基层管理,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51-52
- 总结52-53
- 参考文献53-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宁,于骞;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制约因素及补救措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郑卫;;邻避设施规划之困境——上海磁悬浮事件的个案分析[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3 黄岩;文锦;;邻避设施与邻避运动[J];城市问题;2010年12期
4 金通;;垃圾处理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探析[J];当代财经;2007年05期
5 董河清;;关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年24期
6 李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7 王远军,卢建军;战略视角下突发性危机管理的架构[J];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8 任浩明;;论政府诚信与构建和谐社会[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何艳玲;;“邻避冲突”及其解决:基于一次城市集体抗争的分析[J];公共管理研究;2006年00期
10 王晓晖;初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静;群体性事件的情感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7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2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