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22:22

  本文关键词: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征地拆迁 征地补偿 群体性事件 预防与处置措施 法治思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变迁和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频繁发生,尤其是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成为各类社会纠纷矛盾中最为激烈的一类。这样的事件在解决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上访、闹访、缠访、群体访事件,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热点和难点,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很大的隐患和阻碍。 2008年甘肃陇南发生的大规模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最后演变成了冲击党委政府的恶性案件,惊动全国。2011年《法治蓝皮书No.9(2011)》和2013年《社会蓝皮书》分别显示,从对我国农村农民土地权益现状调查来看,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在基层上访案件、诉讼案件中占到了较大的比重。如何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基层矛盾的一般规律,探索群体性事件解决的司法模型和法制机制;如何注重立法的顶层设计,增强依法处置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通过司法途径把矛盾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社会发展持续稳定,是深化体制改革和完善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本文在通过学习、研究并借鉴和考察借鉴和谐社会、信访制度、行政诉讼等领域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基础理论、社会冲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为背景,以为有效解决基层征地拆迁提供科学的法律参考模型为目标,以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为研究视角,以农村拆迁征地矛盾的现状、特征为研究起点,首先对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以及基本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然后从法律主体层面、司法方式层面和法律冲突的立法层面对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就酒泉市已经处置解决的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案例的司法境况进行了评鉴,提出了当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最后从建立法治思维模式、完善行政执法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健全司法救济方式等方面探讨依法处置地方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相关对策,以期为农村工作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征地拆迁 征地补偿 群体性事件 预防与处置措施 法治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D922.18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3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9
  • 研究资料综述9-10
  • 研究思路与方法10
  • 基础性概念阐释10-13
  • 第一章 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现状概述13-18
  • 1.1 群体性事件概况13-16
  • 1.1.1 征地状况调查13-14
  • 1.1.2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14
  • 1.1.3 来访主诉内容调查14-15
  • 1.1.4 群体性事件冲突形式调查15-16
  • 1.2 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16-18
  • 1.2.1 主体:由“个体性”向“群体性”发展16
  • 1.2.2 内容:由“单一型”向“复杂型”发展16
  • 1.2.3 形式:由“沟通性”向“对抗性”发展16-18
  • 第二章 酒泉市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18-24
  • 2.1 主体层面18-19
  • 2.1.1 利己观18
  • 2.1.2 政绩观18-19
  • 2.2 方式层面19-21
  • 2.2.1 自行协商和民间调解作用有限19
  • 2.2.2 信访制度功能未充分发挥19-20
  • 2.2.3 行政复议救济作用有限20
  • 2.2.4 行政诉讼制度救济途径残缺20-21
  • 2.3 法律冲突层面21-24
  • 2.3.1 《宪法》内部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冲突21-22
  • 2.3.2 《土地管理法》本身存在着前后矛盾22
  • 2.3.3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自身法律条文冲突22
  • 2.3.4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与《宪法》、《土地管理法》的法律冲突22-24
  • 第三章 酒泉市处置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得失评鉴24-32
  • 3.1 处置措施的分析24-26
  • 3.1.1 维稳协调环节24
  • 3.1.2 答复批转环节24-25
  • 3.1.3 司法引导环节25-26
  • 3.2 处置体系的构建26-28
  • 3.2.1 预警防范机制26-27
  • 3.2.2 联动调处机制27
  • 3.2.3 访诉合力机制27-28
  • 3.3 纠纷处置存在的问题28-32
  • 3.3.1 成员资格方面:政策不统一28-29
  • 3.3.2 征地拆迁补偿方面:法律不健全29-30
  • 3.3.3 应急环节方面:机制不完善30
  • 3.3.4 干部行为方面:素质不够高30-32
  • 第四章 处置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32-38
  • 4.1 转换处置思维32-33
  • 4.1.1 树立处理征地拆迁工作的权利意识32
  • 4.1.2 强化处理征地拆迁工作的公平观念32-33
  • 4.1.3 培养处理征地拆迁工作的法治思维33
  • 4.2 完善控制体系33-35
  • 4.2.1 落实预警排查机制33-34
  • 4.2.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34
  • 4.2.3 实现网络预警体系34-35
  • 4.3 规范行政行为35-36
  • 4.3.1 立法界定“公共利益”35
  • 4.3.2 实行土地征收补偿听证35-36
  • 4.4 健全司法救济36-38
  • 4.4.1 “进门”问题一:受案范围36-37
  • 4.4.2 “进门”问题二:适格被告37-38
  • 基本结论38-39
  • 主要结论38
  • 研究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颖;;从群体性事件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2 马银芳;土地征用补偿的“理论、原则及标准”之解读[J];甘肃农业;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雅;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0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10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