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08:03

  本文选题:当代中国 + 社会冲突 ; 参考:《延安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将社会治理方式进行改进,将社会组织活力不断激发,将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将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进行创新。在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社会冲突。本文论述了社会冲突的概念、特征、功能,将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表现列举为一般性社会冲突,像贫富冲突、劳资冲突、干群冲突,严重性社会冲突,像群体性事件。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其归纳总结为贫富差距拉大、腐败蔓延扩大、心理失衡加剧、维权意识增强四个方面,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客观地研究。社会冲突给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带来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如果处置不当,将不利于党和政府形象提升,也不利于民众安居乐业,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必须建立冲突管理机制,继续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不断化解社会冲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way of social governance, constantly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re are social conflicts all th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s, and enumerates the manifest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conflicts as general social conflicts, such a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labor conflicts, conflicts between cadres and the masses, serious social conflicts, such as group ev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social conflic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widening, the spread of corruption is exp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has been intensified, and the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rights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deeply and objectively studied. The social conflict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If handled improperly, it will be unfavorabl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the people living and working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and to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onflict management mechanism, speed up the pace of system reform,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further unblock the channels of expression of demands, resolve social conflicts and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福兴;小康社会下可能发生的社会冲突及其防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李琼;转型期我国社会冲突研究综述[J];学术探索;2003年10期

3 孙正,赵颖;网络背景下社会冲突与控制的几点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贾高建;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周自豪;张文彬;;公民社会与正确对待社会冲突[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6 吴宁;;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背景下的和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杜国强;;论社会冲突的性质及其调控——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张兴;;论公正、自由与社会稳定之关系——一个经济学的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7期

9 贺伟;王艳;郑易平;;社会冲突调节与社会和谐——从苏联解体的教训谈起[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韦长伟;袁虎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协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衍涛;;社会冲突控制与和谐社会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蔡久旭;;社会冲突视角下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小鲁;;在改革中化解社会冲突[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7 彭小兵;;社会中间部门与群体性社会冲突及解决路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何平;;近现代欧洲社会冲突的性质和背景——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讨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杨桂萍;;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中国穆斯林化解民族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经验[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泰城;社会冲突的治理机制[N];镇江日报;2009年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江启疆 李娟;合理控制和消弭社会冲突[N];南方日报;2010年

3 杨从明;现阶段我国社会冲突的特点和成因分析[N];贵州政协报;2013年

4 阎荣舟;消解社会冲突的关键[N];学习时报;2013年

5 傅达林;法治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N];人民日报;2014年

6 孙立平;降低社会冲突的烈度[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何云峰;着力提高应对社会冲突能力[N];解放日报;2008年

8 何云峰;提高应对社会冲突能力[N];鞍山日报 ;2008年

9 独立学者 王胜;直面社会冲突强化可控机制[N];东莞日报;2010年

10 阮荣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宗教:协调乡村社会冲突的有效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孙正;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琼;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D];上海大学;2005年

4 赵树坤;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向前;政治身份体系下的社会冲突:文革初期群众行为的社会根源[D];复旦大学;2010年

6 刘华安;当代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天云;论社会冲突[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廖艳;论社会冲突的法律调控[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婷;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波;基于承认理论的非直接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缪天军;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6 吕洪业;论转型过程中社会冲突的产生与协调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廖亚辉;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冲突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春生;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叶婧;社会冲突与治理[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爱民;税费改革后的浏阳市农村社会冲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1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41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