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思考——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为例
本文选题:上市公司董事 + 高管人员 ; 参考:《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已成为一道黑色的风景线。高管犯罪多发有案件的查处、移送缺乏具体标准,经济犯罪圈入罪门槛偏高,刑罚设置不尽合理,司法裁量失当等多方面的原因。防治高管犯罪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经济犯罪案件查处、移送的标准,规范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修改完善相关罪名和法定刑,在刑罚体系中增设资格刑等应对措施。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the crime of executives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become a black landscap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such 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punishment of cases, the lack of specific standards, the high threshold of economic crime, the unreasonable punishment, the improper judicial discre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ure executive crime, we should further clarify the standards of economic crime investigation and transfer, standardize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criminal justice and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odify and perfect the related charges and legal penalties. In the penalty system, the addition of qualification penalty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作富,顾雷;证券内幕交易中短线交易犯罪的认定与处罚研究[J];法学论坛;2001年02期
2 徐燕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研究——兼谈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3 张军;;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变迁及其启示[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云高;夏涛;谢虹燕;;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12期
2 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唐琦;;知识产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4 齐瑞花;;私营企业30年及立法的动态考察[J];改革与战略;2009年07期
5 李凤梅;;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刑法保护之解读与思考[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6 赵秉志;;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若干重大现实问题探讨[J];南都学坛;2009年02期
7 李希慧;徐光华;;贪污贿赂犯罪主体二元化立法模式下的刑法立法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8 刘远;赵玮;;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改革初探——以检察权的性质为理论基点[J];法学论坛;2006年01期
9 陈新生;金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余海;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光志;内幕交易及其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建霞;刑法应当平等保护非国有经济[D];山东大学;2008年
2 钱丽娜;侦查权监督与制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邦达;经济犯罪案件“行刑衔接”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刘芳;宪法视野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平等保护[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5 章蕴芳;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的刑法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何晶;论刑事立案监督[D];四川大学;2006年
7 陈婵婷;中美内幕交易犯罪立法之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柴征勋;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叶萍;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10 韩玲玲;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姚海波;完善修宪后的私有财产法律保护制度[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施晓琳;私营企业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3 张凤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J];经济师;2004年03期
4 郑全新,李嘉娜;论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的构建[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5 江良高;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新提升[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芳文;试析破坏改革犯罪案件的特点[J];人民司法;1984年10期
2 张滋生,,汤啸天;资格刑探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陈志辉;重构资格刑——对通说的挑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叶三方;完善资格刑之管见[J];法律适用;1994年09期
5 陈智清;资格刑适用与反腐败斗争[J];学习月刊;2003年11期
6 杨建梅;2002年乌兹别斯坦的犯罪案件增加3.9%[J];中亚信息;2003年03期
7 许桂敏;青少年资格刑之管见[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8 彭胜坤;我国资格刑立法的完善[J];法学杂志;1997年01期
9 王安全;对我国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2期
10 阎继勇;农村基层干部违法犯罪案件透视[J];山东审判;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震;张鸣;;高管人员报酬与业绩评价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对两类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龙子午;;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民事赔偿问题探析[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王平;邱兴亮;;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利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陈峥宇;;上市公司的董事回避制度——建立还须健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朱艳春;;投资收益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考核[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艳春;;投资收益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考核[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施向东;;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十大缺陷[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黄鹰;;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的内在法律联系[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t 萍;;对双抢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打击对策[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卓伦;普烈伟;;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权及监控[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向杰;河南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盗抢文物犯罪案件[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 李家松;如何对待艾滋病人犯罪案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梁新民 郭丽莉;我市重点培训用能企业节能高管人员[N];太原日报;2009年
4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 汤向明;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宗边文;江西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N];人民公安报;2009年
6 胡立强 杨光辉;湖南两个月破获传销犯罪案件88起[N];人民公安报;2009年
7 徐海峰;国企高管人员有哪些培养路径[N];组织人事报;2004年
8 陈智清;资格刑适用与推进反腐败斗争[N];湖北日报;2003年
9 张达伟;增设资格刑有利于制止犯罪[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钊 实习记者 胡艳;“药人”徐明波:“做上市公司董事长,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浚清;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绩效激励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朱红军;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原因与经济后果[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3 朱琪;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4 崔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谢金贤;台湾上市公司董事会股权结构及持股质押因素与企业风险、经营绩效关联性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周嘉南;报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李艳虹;投资者保护、绩效与风险控制[D];暨南大学;2006年
8 黄福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贺家铁;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组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赖晓东;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权杖交接时机影响因素及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委安照;资格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王培荫;资格刑初论[D];武汉大学;2004年
3 魏娟玲;资格刑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韩德岗;资格刑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聂林;论资格刑[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陈富华;长沙市商业银行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樊燕;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设计[D];西北大学;2002年
8 吴曼;高管人员薪酬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效果[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常浩娟;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10 匡亚;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55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5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