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超声萃取-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液中阿片类毒品

发布时间:2018-05-30 12:58

  本文选题:气相色谱-质谱法 + 超声萃取 ; 参考:《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12期


【摘要】:在pH 9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人血试样(其中加乙基吗啡为内标)用氯仿、异丙醇及正庚烷(50+17+33)的混合溶剂进行超声萃取10 min,使其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和可待因进入有机相。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常温下吹干。残渣溶于乙酸乙酯中并用MBTFA试剂进行衍生化,取经衍生化的溶液1μL作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人体血液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检出限(3S/N)分别为1,2,3μg·L~(-1),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均为10~1 000μg·L~(-1)。1 mL血液中添加10,100,1 000 ng 3个浓度药物,平均相对回收率吗啡为82.4%~85.5%,6-单乙酰吗啡为95.7%~99.1%,可待因为97.5%~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n=5),RSD_(日内)为4.1%~11.2%,RSD_(日间)为4.9%~12.1%。
[Abstract]:In a phosphate buffer medium of pH 9, human blood samples (with ethylmorphine as internal standard)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with chloroform, isopropanol and n-heptane 50 17 33 for 10 min, in which morphine 6 monoacetylmorphine and codeine entered into the organic phase. Centrifuge separation, take supernatant to blow dry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idue was dissolved in ethyl acetate and derivatized with MBTFA reagent, and 1 渭 L of the derivative solution was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detection limit of morphine 6-monoacetylmorphine and codeine in human blood was 3s / N, respectively.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101000 渭 g / L ~ (-1) ~ (-1) 渭 g / L ~ (-1). The average relative recovery of morphine was 82.4 渭 g / L ~ (-1) ~ (-1) ng ~ (-1). The average relative recovery of morphine was 82.44 渭 g / L ~ (-1) and that of codeine was 95.7 渭 g / L ~ (99. 1), and that of codeine was 97.5 渭 g / L ~ (-1) 路mL ~ (-1). The average relative recovery of morphine was 82.44 渭 g / L ~ (-1) 渭 g / L ~ (-1) ~ (-1).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is 4.1and 11.2in the da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资助(JD100410669)
【分类号】:D919.2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振库,金钦汉;微波萃取技术[J];分析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2 黄骏雄;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进展(一)[J];环境化学;1994年01期

3 张立彦,芮汉明,李作为,曾庆孝;食盐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的影响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12期

4 罗锋;汪河滨;杨玲;周忠波;;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甘草黄酮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8期

5 朱国辉,丘泰球,黄卓烈;超声波在萃取中的应用[J];声学技术;2001年04期

6 汪河滨;白红进;王金磊;;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黑果枸杞多糖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7 袁东,但德忠,罗方若;微波消解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J];现代科学仪器;2000年03期

8 潘文龙;宋继国;余伟杰;陈泳;万一千;宋化灿;;微波辐射下2-苯并咪唑基烯烃的一步法合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张雪梅,孙曾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麻醉乙醚中杂质[J];药学学报;1980年10期

2 丁英昌;山东沿海渔民人乳中首次发现多氯联苯[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5年02期

3 李庆春,田钟;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Orr)针叶油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4 张亮,张正行,盛龙生,安登魁;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模式识别技术用于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鉴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5 王志强;;大气环境中微量甲醛的色谱测定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3年04期

6 杨吉田,邵长凤, 孙家莉,王文彤,刘继云;止痛胶囊中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J];化学通报;1994年12期

7 梁洁怡,刘军,冯毅凡,孟青;HPLC法测定心舒宁片中葛根素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徐凯建,姜礼红,闫凤,陆义成,曲福君,夏军;HPLC、GC-ECD测定硝酸甘油血药浓度方法比较[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7年02期

9 梁洁怡;HPLC法测定血压平片中芦丁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气相色谱-质谱法在滥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泓;佟晖;;固相微萃取法在禁用偶氮染料检测中的应用初探[A];天津市第十四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江洪;徐化能;何潮洪;;植物有效成分常规浸取的软测量模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崔巍;徐鹏;封世珍;;全血中常见毒物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4 任宇;薛华欣;陈建民;;采用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大气颗粒物中有机化合物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平;;超临界流体萃取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6 唐刚岭;张伟;刘红霞;宋娟美;张树生;张怀宝;;烟草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测定[A];2004年CORESTA会议第58届烟草科学研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娜;张海容;;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中的青蒿素[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春海;王凤池;马振栋;陈瑞春;;动物组织中甲羟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残留量的测定[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9 刘成亮;;超声波萃取GC-MS测定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探讨[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吕建霞;杨瑞强;江桂斌;;气相色谱法测定菊花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华;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常见重点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王明林;蔬菜大棚中邻苯二甲酸酯分析方法及环境行为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颖;GC/MS在药物定性分析中的若干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2 唐睿;天麻素的天然产物制备及含天麻素制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3 任朝辉;多氯联苯的测定方法研究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4 黄宝勇;果蔬中农药多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与基质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周延生;加压溶剂萃取与气相色谱在线联用装置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崔永明;甘草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苏明伟;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庞艳玲;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苏丹红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冬梅;气相色谱—质谱法/超分子识别荧光分析法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燕新梁;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5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55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