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颅脑损伤部位与智力评估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4 15:27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部位与智力损伤的关系。方法315例颅脑外伤者根据疾病诊断分成8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震荡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颞叶损伤组、额叶损伤组、顶叶损伤组、枕叶损伤组、广泛性损伤组和其他组,按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测试,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损伤部位与智商水平的关系。结果颅脑外伤后的平均总智商(FIQ)为64.45±16.09。性别对颅脑外伤后的智商水平影响不明显(P=0.578);老年颅脑外伤后的智商水平较青年和中年高(P0.01);文盲者颅脑外伤后的智商水平较文化程度高者低(P0.01)。各组智商水平高低为:其他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震荡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颞叶损伤组、额叶损伤组、顶叶损伤组、枕叶损伤组广泛性损伤组。同时左额叶损伤组的智商水平较右额叶损伤组低;右颞叶损伤组的操作智商(PIQ)明显比左颞叶损伤组低,而言语智商(VIQ)则反之(P0.01)。结论颅脑外伤后的智力损伤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injury site and intellectual injury. Methods 315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divided into 8 group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group, concussion group, epidural hematoma group, subdural hematoma group, temporal lobe injury group, frontal lobe injury group, parietal lobe injury group, occipital injury group. The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was revised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location of injury and intelligence quotient (IQ) in the extensive injury group and other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to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FIQ)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was 64.45 卤16.09. Gende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lligence quotient after brain injury (P0. 578), the intelligence quotient after brain injury in the elderl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youth and middle age (P0.01), and the IQ level in the illiterat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ducated group (P0.01). The IQ levels of each group were as follows: oth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group, cerebral concussion group epidural hematoma group, subdural hematoma group temporal lobe injury group, frontal lobe injury group, parietal lobe injury group, occipital injury group extensive injury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IQ level of the left frontal lobe injur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frontal lobe injury group, and the (PIQ) of the right temporal lobe inju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temporal lobe injury group, while the speech intelligence quotient (VIQ) was not the same (P0.01). Conclusion the intellectual injury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injury.
【作者单位】: 皖南医学院心理学系;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茂旺;许亚军;;道路交通事故伤残人员的心理状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张懋植,孙伟建,于生元;额叶在启动效应中的作用机制:对额叶损伤病人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的分析[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2 陈雪丽;姚斌;吴东宇;魏东宁;尹岭;;脑卒中后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美华;不同年级和学业成绩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雪丽;认知功能评定与脑电非线性分析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韩春梅;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记忆、情绪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冬先;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和法医学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凌敏,孙月吉,杜娟,单慧华;骨折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对诈病和造作病的识别及其法律责任[J];法学;1984年01期

2 ;《中国法医学杂志》稿约[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3 陈康颐;;为法医学名词正名[J];法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4 王春生;;论自伤伪装他伤案件的特点和侦破方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5 吴军;王少华;;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6 程容荃;;颅脑损伤与听力障碍的关系[J];法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7 何平;刘明俊;;受虐儿童综合征及其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8 张继森;冯振月;;200例活体损伤程度鉴定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年02期

9 黄国元;;试用氯胺酮附加电针鉴定二例伪装运动功能障碍[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2期

10 ;中国法医学杂志稿约[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焕玲;;手法加超短波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20例报告[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2 潘德天;宋建良;;手部肌腱移位术和游离肌腱移植术后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金娥;;电磁疗法治疗急慢性关节扭挫伤98例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王雅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朱力;刘兵;于丽华;;9例颈部大血管穿透伤的诊治体会[A];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徐万里;;1206例儿童烧(烫)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7 谷斌;郭振荣;陈文元;朱兆明;;放射性皮肤损伤70例治疗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唐恺森;邱海;冯志刚;郭玉瑞;郝颂华;;电损伤影响心脏和肝脏功能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喻喜春;;刺络放血治疗腓侧副韧带急性劳损50例的临床观察[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10 魏绍义;战玉祝;;略谈霰弹枪创的法医学鉴定(附13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法医损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君;体育锻炼谨防运动损伤[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胡云华;癌症青睐的八种人[N];广东科技报;2001年

3 广西 叶冲;肿节风的临床运用[N];民族医药报;2001年

4 晓宁;石灰灼伤的特点及早期处理[N];河南科技报;2002年

5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 卢士璧;软骨损伤及修复[N];健康报;2002年

6 ;徐荣祥对“人体原位干细胞复制”的解说[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毛磊;美研制软骨损伤修复新技术[N];人民日报;2002年

8 兰艳;柿子多样加工[N];湖北科技报;2003年

9 刘健英;复方丹参片外用新招[N];家庭医生报;2003年

10 王功立 赵彤;疼痛的症状及诊治(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江凯;波形蛋白在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2 竺可青;低浓度烷化剂MNNG对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杨小锋;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翔;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5 周建军;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病理学规律与影像学特征[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6 宁寒冰;TRF2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沈学锋;大鼠脊髓损伤后二次继发性损伤的发现及其治疗[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高岩;移植自体骨髓源内皮祖细胞促进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刘钦毅;壳聚糖纳米粒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复合体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冷向阳;鹿茸多肽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秉耀;成年大鼠脊髓不全横断后的自发运动功能恢复及脊髓全横断模型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葛伟;老龄大鼠外周化学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痛敏反应特点[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陈鹏慧;脊柱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护技术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张慧敏;医用几丁糖防止大鼠腹腔粘连的实验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5 陈广华;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精神损害的法医学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刘艳武;嗅神经鞘细胞和硝普钠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生长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侯喜君;多发性骨关节损伤诊治的系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李朔;对我国甲A女篮队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王公忠;爆破开挖对边坡损伤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方召欣;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结构补强加固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4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64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