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ability caused by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ng road traffic accid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5100 traffic accident disabled persons in Shenzhen from July 2004 to December 200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gender, age,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ccident area, site of injury and time of injury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hether the composite disa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among the disabled, the proportion of male and female was 2.15: 1;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people, middle age group was the largest (90.3%); the number of bicycle and walking was 57.9%;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57.9%. The proportion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y was the highest, the second was craniocerebral injury, but the severe disability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raniocerebral and spinal injurie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different preventive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pulation,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traffic modes.
【作者单位】: 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
【分类号】:D631.5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强,廖建坤,李乐云,荆春霞,胡大林;交通伤害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2期
2 王正国;交通伤及其预防对策——庆祝2004年世界健康日[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7年04期
2 吴军;王少华;;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3 杨华;;对交通肇事案件应如何处理[J];法学杂志;1988年01期
4 郭克广 ,刘继生;新乡市市区道路交通事故下降原因初探[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4期
5 ;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J];劳动保护;1992年10期
6 楼中敏;;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律特征[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7 杨培根;;试论“交通事故调解协议书”在保险理赔中的意义[J];浙江金融;1992年04期
8 曹康;;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及对策[J];法学杂志;1992年03期
9 乔依;美国色相雷达监视高速公路[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4期
10 胡家伟;陈文亮;;道路交通事故车外人员死亡尸体剖验66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浩学;刘希柏;武维帮;;汽车夜间变光对驾驶员视认性影响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李百川;张校贵;王生昌;;我国当前运输生产驾驶员素质及与交通事故关系的分析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3 方瑞详;陈明义;方黎明;丁万里;鲍志敏;;交通事故周期学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丁佑民;;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四项指标建模探讨[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5 王能干;陈明义;方瑞祥;陈树生;;道路交通事故山区特征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6 叶飞;方瑞祥;方黎明;丁万里;;交通事故自然带性规律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7 方瑞祥;蒋建成;陈礼如;;交通事故大尺度对比分析及模型[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8 常海辉;杨增林;;单纯性伸展伤死亡一例[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潘万飞;;216例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戴晓明;;外伤性失语伤残程度的法医学鉴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杨建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可诉性研究[N];法制日报;2000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湛中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相关制度的完善[N];法制日报;2000年
3 李梅;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如何界定[N];江苏经济报;2000年
4 本报专稿/张胜利 马伟利;交警作出事故认定 法院首次判决撤消[N];民主与法制;2000年
5 应松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刘莘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法院能否审查责任认定书[N];人民法院报;2000年
6 郑建民;道路交通事故分析[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7 宋淑华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性探析[N];法制日报;2001年
8 汪涛 王福仁 胡晓峰;一起交通事故的审判评析[N];河南日报;2001年
9 记者 朱泳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法院不再告而不理[N];解放日报;2001年
10 李乐文 秦勇华 丁万志;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行政诉讼可诉性[N];江苏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文;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成卫;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申少君;道路交通安全规律及法律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姜华平;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评价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金洲;创伤致ARDS时中性粒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唐阳山;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莉;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调查分析及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乔建刚;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赵韩涛;基于GIS-T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构建及相关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道路交通事故计算机快速处理与再现系统[D];长安大学;2000年
2 苏保国;轿车车身结构碰撞数值模拟计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吴丽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法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安梅武;道路交通安全宏观分析与建模[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5 杨扬;道路交通事故模拟再现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6 杜吉祥;汽车碰撞事故的计算机模拟再现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胡东;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张之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丁光明 ;车辆运行工况记录装置及数据分析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许世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摄影测量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00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0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