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
[Abstract]:Group even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social conflict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our country.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ut forward many practical definitions and reasoning on its nature, cause, social function,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and so on.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it can b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views are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neglecting the positive role brought about by group conflict events. Therefore,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angle of foreign social conflict, dissect the internal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involved in group events, in order to grasp the internal cause of social conflict and the law of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永宠,陈晋胜;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J];晋阳学刊;2004年01期
2 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向德平,陈琦;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4 陈晋胜,何卫平;群体性事件社会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6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凡,宋衍涛;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2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王君;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振林;论管理冲突的三种类型[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5 冯永泰;;论构建和谐虚拟社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宋衍涛,陈明凡;论政治冲突的功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李春锋;;浅谈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妥协[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林光祺;中国社会资源变迁下的社会保障瓶颈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9 姚曙明;论我国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表达[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吴兰丽,田伟宏;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野平;干部队伍素质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春华;破产救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琼;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D];上海大学;2005年
6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石清俊;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控制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奕;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伟强;学生健全人格及其培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三萍;1000例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的分析与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英荣;高等学校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慧群;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国强;村庄场域的非均衡利益博弈[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悦;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宋德香;济南市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继宣;论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存在的根源[J];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鹿立,宋洪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人口学刊;2002年04期
3 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陈晋胜,王鹏越;群体性事件政治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陈晋胜,介新玲;群体性事件法治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7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8 郑法;农村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J];战略与管理;2000年04期
9 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超;林泽炎;;关于群体性事件发生规律的研究[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5期
2 廖音;;应对群体性事件新考验[J];w,
本文编号:2311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31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