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观”辨析——与王国勤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9-03-08 14:36
【摘要】:急剧的社会转型是滋生当下中国群体性事件中暴力观的现实根源。与其把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看作是群体性事件行动者的暴力私力救济,倒不如把它看作是行动者的一种政治策略。要想消除暴力及其观念,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加快我国政治制度化建设。
[Abstract]:The sharp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the realistic origin of the violent view in the present Chinese mass events. Rather than regard the violence in the mass incident as the violent private relief of the mass event actor, it is better to regard it as a political strategy of the actor. To eliminate violence and its concepts, the most urgent task i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631.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倩薇;;“我就是嫦娥”——《青衣》的文化身份之我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张莹;张宛初;冯菲菲;;身份认同的缺失与追寻——解读《鸽子飞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付海鸿;;“地理知识”、“识字教育”与“国家认同”——从民国时期小学堂国文教科书谈起[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于兰;陈仁;;论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及其现实建构[J];教育科学;2014年03期

5 陈佑荣;何双百;;全球化语境下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二元话语叙事与身份政治陷阱——以央视直播糯康等人临刑为例[J];新闻界;2014年14期

6 邢媛;;文化认同中自我确证的系统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叶奕翔;;论大众文化民族主义的三个层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何朝辉;;“否定”与“协商”——论《郊区佛爷》中的身份危机与身份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9 蔡红生;石兰;;从《爸爸去哪儿》受到热捧看“90后”女大学生身份认同[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高长江;;宗教共在和生: 中国的经验[J];宗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粉英;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体叙事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胡兆义;撒拉族民族认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胡美娟;身体、空间与性别:西北回族穆斯林女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李世勇;当代青海海西蒙藏汉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黄毅;族群、空间与公共治理的实践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唐开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炳辉;民间治理的宪政功能[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坤;小学校长权力运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邵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媛;媒介、地理与认同: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变迁[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宵;上海英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庆典述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2 吴琳华;《卡罗莱纳州的私生女》中的身份认同困境[D];宁波大学;2013年

3 梅寒;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汽车电视广告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徐慧;被叙述的“底层”[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蔡文熙;国难下的民族主义理论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纪锡惠;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文化身份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4年

7 骆耀军;明清之际士人认同的转变与重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唐乐水;耽美迷群网媒使用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郝苏君;政治社会化路径下新生代农民工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侯冲;微博谣言传播路径和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金祥,范颖华,朱坚;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3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4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6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7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傅金林;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策之管见[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张兴武;;群体性事件防控问题初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小慧;;浅谈我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前沿;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2436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436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