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7种常见嗜尸性蝇类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及DNA条形码的建立
[Abstract]:Cadaveric fli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ime of death and field inference, and DNA bar coding technology can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gg and larva breeding and subsequen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t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fly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n this study, 77 individuals from 7 dominant species of cadaveric flies in Beijing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equence of I (COI) gene 1 120bp of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n all individuals was determined. Sequence-bas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of the same species gathered together with support values of up to 99%. The statistics of sequence divergence showed tha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se flies in species were less than 1%, while the ne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were more than 7.74%, and the highest was 14.85%. Sliding window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average distribution of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 sites in the whole sequence. By sequencing the COI gene, the DNA bar codes of seven dominant species of cadaveric flies in Beijing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accurate, rapid and simpl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species was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the basic data for the screening of species specific loci used in species identif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基金】:公安部科技创新项目(20061B0400100113)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继峰,刘敏,应斌武,董建国,邓振华,陶涛,潘洪富,张红霞,闫红涛,廖志钢;成都地区四种食尸性蝇类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检测[J];昆虫学报;2005年01期
2 杨玉璞,任嘉诚,刘力,李彦文,阎荣,汪兴鉴,张学忠;北京地区尸生性蝇类研究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3 李孟华,王海生,赵书红,刘榜,陈世林,李奎;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方面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1年05期
4 王剑峰;乔格侠;;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中的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福山;杜予州;王志杰;王莉萍;;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J];昆虫学报;2007年05期
2 王莉萍;杜予州;何娅婷;陆亚娟;陆自强;;不同地理种群美洲斑潜蝇及近缘种的rDNA-ITS1序列分析和比较[J];昆虫学报;2007年06期
3 陈禄仕;嗜尸昆虫侵袭不同环境中尸体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验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陈禄仕,何玉性,陈建国,王平,刘家云,漆雄,李建平,陈磊,田景波,吴珍科,王乐平;贵州地区嗜尸蝇类调查[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5 蔡继峰,陶涛,董建国,刘敏,廖志钢;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6 郑旭东,李治华,张益鹄,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郑州地区初秋季节嗜尸性麻蝇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J];华西医学;2005年03期
7 谢佳燕,张知彬;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兽类学报;2004年01期
8 陈禄仕;棕尾别麻蝇的季节分布及虫态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研究[J];刑事技术;2001年06期
9 常云峰;蔡继峰;邓振华;兰玲梅;王震侠;梁伟波;邓仁丽;李茂阳;董建国;张嘉陵;周晓蓉;廖志钢;;呼和浩特夏秋季嗜尸性苍蝇群落组成与演替[J];刑事技术;2006年04期
10 罗开梅;伍成厚;邹金美;张聪敏;曹芳;潘一山;;柚类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显耀;张龙超;曲鲁江;杨宁;;静宁鸡和固原鸡品种划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A];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月;杆状病毒的分子进化及密码子偏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2 於金生;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1的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区段序列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梅洪;鞘藻目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4 王师;栉孔扇贝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复元件的进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丁中;不同种群甘薯茎线虫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差异及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黄爱群;氯酚/硝基苯厌氧降解体系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杨娟;金钱槭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及谱系地理研究(续)[D];西北大学;2008年
8 张英杰;山羊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及杂交优势预测[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9 应斌武;法医昆虫种属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蔡继峰;苍蝇群落演替及MtDNA分子标记的法医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成;中国春小麦3B染色体Sr2/FHB区BAC测序及大片段线粒体DNA插入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包鹏甲;中国5个绵羊群体mtDNA D-环序列差异及系统进化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3 周成萍;五指山原始林区土壤放线菌资源初步调查及生防作用评价[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4 周艳;中国南方9个黄牛群体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丁雪芬;鱼类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基因及其分子进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谭功燮;玉米waxy、glb1基因序列分析及糯玉米系统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晓谦;不同宿主足螨的形态学观察及ITS-2基因序列分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方亲亲;从核基因组DNA序列探讨现存鳄目的系统发生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彩霞;长臀洜属与鲚属的物种有效性分析及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10 彭居俐;东亚特有鲤科类群的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珍;张如意;栾海云;李淑翠;;基因芯片技术及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明,魏辅文,冯祚建,蒙世杰;用mtDNA序列探讨羚牛亚种分类(偶蹄目:牛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2年04期
3 诸立新;吴孝兵;晏鹏;;基于COⅠ基因部分序列对尾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四种蝴蝶分子系统关系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动物分类学报;2006年01期
4 文陇英,张立勋,刘鋝发;以mtDNA细胞色素b基因探讨斑翅山鹑的分类地位[J];动物学研究;2005年01期
5 徐长苗,程建波,封国兴,周莉红,王江峰,丁宏,闵建雄,李俊涛;法医昆虫学在死亡时间推断中应用3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6 范滋德,席德基;上海地区常见蝇类的滋生习性[J];昆虫学报;1959年04期
7 张合彩;乔格侠;;基因序列在蚜虫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J];昆虫学报;2006年03期
8 安瑞生,谭声江,陈晓峰;小型昆虫DNA提取时匀浆方法的改进[J];昆虫知识;2002年04期
9 孔晓瑜,喻子牛,刘亚军,高天翔,武云飞;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杨学明;郭亚芬;蒋钦杨;陈福艳;梁万文;蒋和生;;三个群体罗氏沼虾线粒体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道坚;检疫性实蝇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定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瑞亭;法医昆虫学研究进展[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2 胡萃,马玉X;法医昆虫学的历史、现状及今后展望[J];昆虫知识;1995年03期
3 阎虎杰;公安生物学与刑事破案[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4 谭发瑜;解开死亡之谜──法国刑侦新技术一瞥[J];人民公安;1996年11期
5 胡萃,王江峰;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法医昆虫学论文简要介绍与分析[J];昆虫知识;1997年04期
6 周红章,杨玉璞,任嘉诚,王书永,刘力,邵波,孙德江;北京地区法医昆虫学研究──Ⅱ.尸体分解过程中的昆虫种类演替与死亡时间推断[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7 马玉X,胡萃,闵建雄;温度对4种常见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8 杨玉璞,任嘉诚,刘力,李彦文,阎荣,汪兴鉴,张学忠;北京地区尸生性蝇类研究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9 胡丙杰,黄瑞亭,陈玉川,祝家镇;法医昆虫学的发展与主要成就[J];法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10 徐长苗,程建波,封国兴,周莉红,王江峰,丁宏,闵建雄,李俊涛;法医昆虫学在死亡时间推断中应用3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江峰;陈玉川;胡丙杰;闵建雄;李俊涛;李杰;;若干新技术在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王江峰;陈玉川;竞花兰;程新志;叶永忠;梁敏捷;黄安海;苛桂枝;廖明庆;谢振铁;;法医昆虫学现场取样方法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3 王江峰;陈玉川;竞花兰;李朝晖;刘小山;;法医昆虫学的发展及应用[A];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茹华;台湾法医利用昆虫破案[N];法制日报;2002年
2 张满红;科学福尔摩斯--DNA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林世钰;一旦鉴定错误每天赔偿1000欧元[N];检察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孙滨 通讯员 夏凯 张武 实习生 常燕;江城“宋慈”阮海根[N];湖北日报;2005年
5 北京检察官 王新环;司法的至高境界[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应斌武;法医昆虫种属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凯;尸食性蝇类的分子鉴别及其发育生物化学特征用于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洁;吗啡对大头金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死后间隔时间推断方面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2 戴军;安定对丝光绿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法医学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丽娟;不同温度下安定对大头金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死后间隔时间推断方面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47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