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搜寻中无人机载双波段偏振成像技术研究
【图文】:
加州大学 R. Walraven(1981)研制一种分时振片和相机组成。测量时,系统在不同时刻的偏振调制,最终根据其获得强度图像序列振度、偏振角等信息。由于系统不同偏振调的组成特点,所以该系统只能应用于静止物图1.1 分时线偏振成像系统国家空间中心研制的 POLDER(Polarizationastrument)[13],搭载于ADEOS地球观测卫星上探测。其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它采用旋转通道探测,其中443nm、670nm与865nm 三个测系统的典型代表。
图 1.3 焦平面微偏振阵列结构示意图tthew 等研制了一种分时的全偏振成像系统,主如图1.4,系统采用固定偏振片和旋转波片的方式分时获取目标线偏振光、圆偏振光等信息[15]。图1.4 旋转波波片固定偏振片的分时全偏振成像系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Andreas 将不同方向的微了分焦面的同时型偏振成像探测系统,如图 1.够对目标光进行不同方向的偏振调制,不依赖于息进行实时测量[16]。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79;D918.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喜洋;王达伟;谭凡教;刘明东;王海鹏;张伟;;温度对空间红外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S1期
2 胡巧云;杨伟锋;胡亚东;洪津;;空间调制型全Stokes参量偏振成像系统原理及仿真[J];光学学报;2015年02期
3 张志刚;董凤良;张青川;褚卫国;仇康;程腾;高杰;伍小平;;像素偏振片阵列制备及其在偏振图像增强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14年18期
4 赵劲松;;偏振成像技术的进展[J];红外技术;2013年12期
5 李淑军;姜会林;朱京平;段锦;付强;付跃刚;董科研;;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中国光学;2013年06期
6 王玲妹;高隽;谢昭;;光的地表反射偏振特性分析及空间偏振模式计算方法[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07期
7 张宣妮;张淳民;艾晶晶;;四分束风成像偏振干涉仪信噪比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8 张宣妮;张淳民;;静态偏振风成像干涉仪光传输特性和光通量改善[J];物理学报;2012年10期
9 蔡伟;张鹰;张新;伍雁雄;张继真;;多组全动型变焦系统新型设计[J];光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张朝阳;程海峰;陈朝辉;郑文伟;曹义;;伪装遮障的光学与红外偏振成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海洋;分振幅偏振成像系统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闫佩正;分焦平面型光学测量系统的器件与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张志刚;基于微偏振片阵列的实时偏振和相位信息测量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陶郅;红外双波段消热差及红外双波段变焦光学系统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彬彬;可见光、中/长波三波段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珂;某经纬仪可见光波段两档变焦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4 白瑜;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折衍两档变焦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5 张羽;被动热补偿型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5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62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