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核心力量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力量、协调、灵敏素质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21:56
【摘要】:毒品对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危害,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吸食毒品而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非常重要的问题。吸食毒品这种行为,不断地伤害戒毒人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进而发展成家庭及社会威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制定一套完整的、有条理的运动训练方案进行身体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向积极且正确的方向发展。大量研究也指出,体育运动与身体素质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运动对改善和提高身体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这项实验研究工作是基于现有的研究状况,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的方法,改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状况研究设想,在前人的研究中,已被证明是可行的。所以,本研究以核心力量训练内容为干预手段,实验对象是上海市某一戒毒所60名戒毒人员。依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一些基本状况,随机将戒毒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该实验将对实验组进行时间为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在实验前、后对强制戒毒人员60名进行力量、协调、灵敏素质指标测试,分别记录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后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由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的力量、协调、灵敏素质到底有没有作用,有什么样作用,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戒毒人员产生的锻炼效果。从而为戒毒所内通过运动干预手段促进戒毒人员身体恢复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运用经验。研究结果:(1)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后,实验组前、后及与对照组对比,戒毒人员身体力量素质的测试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2)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后,实验组前、后及与对照组对比,戒毒人员的协调素质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后,实验组前、后及与对照组对比,戒毒人员身体灵敏素质各项指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通过十二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运动方案干预实验,核心力量训练对戒毒人员的力量素质具有促进作用。(2)经过十二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运动方案干预实验,核心力量训练对戒毒人员的协调素质具有促进作用。(3)经过十二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运动方案干预实验,核心力量训练对戒毒人员的灵敏素质作用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4.2;D926.8
【图文】:

示意图,三向,路线,示意图


图 3-1 八级府桥动作示意图(5)协调性测试五米三向折返跑测试测试仪器:皮尺;秒表测试方法:五米三向折返跑,沿三条起点相同,分别为四十五度夹角,各边长为 5 米(如图 3-2)完成三向往返跑。测试时规定,从起始点开始使用站立式起跑,首先沿右侧边线跑到至线的顶部,用手去碰到标志点后返回到起点,并且需用脚触碰起点的标志线;然后再运用同样方法去往返跑完这中间部分和左边线,跑回到原起点,即终点线,将完成全程。

示意图,示意图,三向,终点线


图 3-1 八级府桥动作示意图(5)协调性测试五米三向折返跑测试测试仪器:皮尺;秒表测试方法:五米三向折返跑,沿三条起点相同,分别为四十五度夹角,各边长为 5 米(如图 3-2)完成三向往返跑。测试时规定,从起始点开始使用站立式起跑,首先沿右侧边线跑到至线的顶部,用手去碰到标志点后返回到起点,并且需用脚触碰起点的标志线;然后再运用同样方法去往返跑完这中间部分和左边线,跑回到原起点,即终点线,将完成全程。

示意图,示意图,声光反应时,食指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脚需并拢按 1--2--3--4--1--2--3--4--1--...的顺序做出连续、快速的跳跃动作,顺序不能错乱。否则给予扣分。评分标准:每个测试者有 10 秒钟的时间,记录次数多少用来记分,跳动一次得 1 分。跳错扣 1 分,在测试中累计跳错 2 次,需重新再测。反应时测试测试仪器:EP204 型声光反应时测试仪测试方法:被测试人员坐在椅子上,将食指放在声光反应时测试仪开始地方当看到信号灯亮起,迅速做出反应,按键灯灭,然后回到起始位置,每人进行20 次,实验中只能用同一只手食指,记录其数据。六角球抓球测试测试器材:六角反应球如图 3-3(它由橡胶制造而成,表面有六个圆形突起一样,在一定的高度将六角反应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后反弹进行反弹,在这过程中,反弹的方向和反弹高度等都是随机的)、秒表、记录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东明;郭崧;;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工作体系的构建[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5年06期

2 湖南省戒毒管理局教育处课题组;;湖南戒毒人员戒毒教育与心理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5年04期

3 方敏晔;;戒毒人员打架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5年02期

4 章灵峰;;戒毒人员意外伤害实证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5年05期

5 许媛;;关于音乐对戒毒人员心理矫治辅助治疗[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6 沈永海;;精神异常类戒毒人员防控戒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司法;2019年01期

7 马立骥;胡钟鸣;;构建以戒治戒毒人员不良心理为目标的“修心教育”心理矫治体系[J];中国司法;2019年04期

8 何慧丽;;戒毒人员静脉采血的护理研究[J];名医;2019年05期

9 笪艺璇;;关于对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8年02期

10 韦兵;;戒毒人员社会融入的困境与出路——以珠海市戒毒人员为例[J];现代交际;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小燕;;同伴教育在戒毒人员中开展的效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肖早香;;戒毒所住院戒毒人员外逃心理分析[A];第一届全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8年

3 陈良;邱瑜霞;范强;桑优芬;张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邓平;;心理干预对情绪调节困难的戒毒人员焦虑和自我怜悯水平的影响[A];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7年

5 谢文;;心理干预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胡英清;朱晓东;蒋心萍;袁志辉;马常斌;;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之一[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黄河;朱晓东;李玉华;韩羽;;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之二[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黄新洁;哈鹰;郭平;安欣;吕宪祥;;我国25岁以下戒毒人员药物滥用监测资料分析[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李士颖;邓雅;汤永隆;;自我概念对戒毒人员戒毒动机的影响——应对方式、家庭功能的中介及中介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胡英清;朱晓东;蒋心萍;袁志辉;马常斌;;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之一[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竹锋 王新军 陈红梅;做实戒毒人员回归中转站[N];中国禁毒报;2019年

2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马力;整合资源帮助戒毒人员更好融入社会[N];佛山日报;2019年

3 记者 郝丽娟 通讯员 杨竞;有一种人文关怀叫“授人以渔”[N];山西法制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良子 通讯员 伍建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有了新路径[N];海南日报;2018年

5 撰稿 吴湛霞;千方百计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N];人民公安报;2018年

6 川戒予;四川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离所探亲戒毒人员全部按期归所[N];中国禁毒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黄柏荣;“互联网+医疗”保障戒毒人员健康[N];北海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莫世武;三方共同守护 助戒毒人员走向新生[N];广西法治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李施霆;全国人大代表王涛:戒毒人员融入社会后续管理应形成合力[N];中国禁毒报;2019年

10 记者 张晓娜;王涛代表:戒毒人员融入社会后续管理应形成合力[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俞晓歆;影响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复吸的依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谌丁艳;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及神经递质前体物质干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琪;体能训练对女子戒毒人员干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颖;体育游戏对女子戒毒人员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何宝玉;核心力量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力量、协调、灵敏素质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石海宇;女子戒毒人员对毒品图片的注意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陈国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戒毒人员出所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6 毕梨花;个案工作介入戒毒人员社会支持研究[D];井冈山大学;2019年

7 吕知璐;男性戒毒人员自悯、心理灵活性与抑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雪祯;tDCS干预对强制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效果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9 范琳霞;戒毒人员自我污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黄伟聪;戒毒人员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8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748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