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公害。近年来,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进程中,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下发了系列文件,号召各级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国家的号召下,沈阳市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时期,沈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青少年违法犯罪主体多为文化层次较低或无工作的人员、违法犯罪突发性与预谋性并存及犯罪组织的纠合性,即所谓的“团伙”。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和现状,沈阳市以“大服务”、“大维权”为工作理念,不断创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沈阳市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不仅可供其他城市参考借鉴,还能够丰富国内相关的研究理论内容。沈阳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想模式应为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立体预防模式。事实上,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也确是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层面开展。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市青少年犯罪呈负增长发展趋势,青少年社工队伍得以壮大,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但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沈阳市的预青工作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缺乏资金支持、部门间配合不畅通、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等。为了实现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沈阳市必须克服一切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理论为研究基础,在总结沈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开展的现状,并进行论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参考意见。宏观层面主要强调大力推动青少年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化、人性化、网络化;中观层面强调构建核心指标体系,创建信息共享新模式,扩大工作覆盖面,推动项目化工作新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探索来沈青少年工作新模式;微观层面主要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沈阳市 青少年 违法犯罪 预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13-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6
- 1.3.1 研究的思路14
- 1.3.2 研究的途径14
- 1.3.3 技术路线14-16
- 2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分析16-27
- 2.1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现状16-21
- 2.1.1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机构16-17
- 2.1.2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对象17-18
- 2.1.3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内容18
- 2.1.4 沈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原因18-21
- 2.2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成效21-24
- 2.2.1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工作效果21-23
- 2.2.2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工作经验23-24
- 2.3 沈阳市预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4-27
- 2.3.1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4-25
- 2.3.2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5-27
- 3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论证27-34
- 3.1 域外经验借鉴27-30
- 3.1.1 美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模式27-28
- 3.1.2 日本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模式28
- 3.1.3 香港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模式28-30
- 3.2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30-32
- 3.2.1 净化社会环境,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30-31
- 3.2.2 拓展学校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31
- 3.2.3 倡导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功能31-32
- 3.3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可行性分析32-34
- 3.3.1 家庭教育的可行性32
- 3.3.2 学校教育的可行性32-33
- 3.3.3 社会教育的可行性33-34
- 4 沈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具体对策34-40
- 4.1 宏观层面:要更加注重运行模式完善34-36
- 4.1.1 扩大工作覆盖面,探索维护青少年权益新模式34-35
- 4.1.2 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探索来沈青少年工作新模式35-36
- 4.2 中观层面: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建设36-37
- 4.2.1 大力推动青少年事务管理法制化36
- 4.2.2 大力推动青少年事务管理社会化36-37
- 4.2.3 大力推进青少年事务管理网络化37
- 4.3 微观层面:要更加注重教育预防对策37-40
- 4.3.1 勇于承担社会教育37-38
- 4.3.2 延伸扩展学校教育38
- 4.3.3 积极倡导家庭教育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A 关于“沈阳市政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一)43-44
- 附录B 关于“沈阳市政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二)44-45
- 附录C 关于“沈阳市政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三)45-46
- 附录D 关于“沈阳市政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四)46-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军;俄罗斯举办青少年“性”练营[J];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2 董小苹;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青年研究;2001年11期
3 李宏;青少年行为限制与权益保障[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3期
4 唐美玲,尉建文;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2年07期
5 褚平 ,石守斌;中国21世纪培养青少年的发展战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周拥平;全球化、文化自觉与青少年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吴波,方晓义,李一飞;青少年自主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8 于秀丽 ,郑爱青;成人顾问对青少年参与高危险行为的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年01期
9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10 黎陆昕;国际化与本土化:关于“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研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胡美如;;改革开放30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余雅风;;改革开放30年与青少年发展政策[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5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6 倪八q
本文编号:285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8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