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信息可视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犯罪信息可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公安机关通过实施“金盾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汇聚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如何从海量的犯罪大数据中挖掘潜在有用的信息、知识和见解,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和综合应用,需要有效提高公安部门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力。本文针对当前犯罪信息可视化存在的不足,结合公安业务的需要,对犯罪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和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犯罪信息可视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犯罪信息可视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应用情况,并对目前犯罪信息可视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2)通过分析公安业务对信息可视化的需求以及公安数据特点,探讨了犯罪信息可视化表达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利用IST (Indicators-Space-Time)模型从指标维、空间维、时间维三个方面设计了犯罪信息可视化表达的指标内容体系。(3)基于公安犯罪数据的特点和犯罪分析理论,结合地理可视化以及Wordle图、故事线图、平行坐标图、散点图矩阵等信息可视技术,从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交互设计等方面提出面向不同主题的犯罪数据可视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系列犯罪时空轨迹数据的可视分析、基于犯罪实时态势数据的可视分析、基于犯罪时空过程数据的可视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犯罪统计数据的可视分析、基于犯罪案情文本数据的可视分析、基于犯罪多维属性数据的可视分析,以及基于犯罪相关统计数据的可视分析等。(4)研究了通过多种视图协同的方法进行犯罪信息可视化分析的思路。并以探索犯罪热点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犯罪模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目标,开展犯罪多视图协同分析设计。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 可视分析 犯罪分析 多视图协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2;P20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意义8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8-19
- 1.2.1 理论研究现状9-17
- 1.2.2 应用现状17-18
- 1.2.3 存在问题18-19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19
- 1.4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犯罪信息可视化相关理论与方法20-28
- 2.1 犯罪分析理论与方法20-23
- 2.1.1 犯罪分析理论20-22
- 2.1.2 犯罪分析方法22-23
- 2.2 信息可视化理论与方法23-27
- 2.2.1 信息可视化理论23-24
- 2.2.2 信息可视化技术24-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犯罪可视化表达内容研究28-37
- 3.1 公安业务对信息可视化的需求分析28-29
- 3.1.1 宏观分析的可视化28
- 3.1.2 微观分析可视化28-29
- 3.2 犯罪相关数据特点分析29
- 3.3 犯罪信息可视化表达特点分析29-30
- 3.4 犯罪信息可视化指标内容体系研究30-36
- 3.4.1 犯罪信息可视化指标内容的维度30-31
- 3.4.2 犯罪信息可视化指标内容的组合形式31
- 3.4.3 犯罪信息可视化指标内容设计的原则31-32
- 3.4.4 犯罪信息可视化指标内容设计32-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基于各种犯罪数据的可视分析研究37-49
- 4.1 基于系列犯罪时空轨迹数据的可视分析37-38
- 4.2 基于犯罪实时态势数据的可视分析38-40
- 4.3 基于犯罪时空过程数据的可视分析40-41
- 4.4 基于时间序列犯罪统计数据的可视分析41-44
- 4.4.1 犯罪数量的时变趋势分析41-42
- 4.4.2 犯罪数量的高发时段分析42-44
- 4.5 基于犯罪案情文本数据的可视分析44-45
- 4.6 基于犯罪多维属性数据的可视分析45
- 4.7 基于犯罪相关统计数据的可视分析45-48
- 4.8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犯罪多视图协同分析研究49-57
- 5.1 犯罪多视图协同分析概念49-50
- 5.1.1 犯罪多视图协同分析设计原则49
- 5.1.2 犯罪多视图协同分析实现路径49-50
- 5.2 犯罪多视图协同分析设计举例50-56
- 5.2.1 任务概述50-51
- 5.2.2 多视图设计51-54
- 5.2.3 多视图分析交互设计54-55
- 5.2.4 多视图协同分析案例55-56
- 5.3 本章小结56-5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7-59
- 6.1 主要工作总结57
- 6.2 论文主要特色和创新57-58
- 6.3 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义;张伟;马维宁;;信息可视化中色彩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6期
2 王挺;;数字信息可视化及其实现方法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8期
3 潘平;;信息可视化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年22期
4 施小春;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安徽科技;2001年10期
5 蔡先华;邵建;张远;;交通信息可视化技术方法[J];现代测绘;2010年04期
6 张海营;信息可视化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8期
7 徐少坤;宋国民;王海葳;陈令羽;;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研究[J];测绘工程;2013年03期
8 盛秀杰;金之钧;王义刚;;一种新的面向多元统计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3期
9 蒲英霞,黄杏元;空间统计信息可视化的符号选择──基于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方法的应用[J];地图;1997年01期
10 闫凯;;让信息“活”起来[J];科学世界;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婉玲;樊一阳;;信息可视化发展研究综述[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冯艺东;汪国平;董士海;;信息可视化[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3 徐新萍;来欣;王晓民;胡文华;彭瑞云;王德文;;浅议信息可视化基本原理与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徐新萍;来欣;王晓民;胡文华;彭瑞云;王德文;;信息可视化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莎莎;刘正捷;张海昕;;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可用性[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6 陈勇;林丹;张硕;;新疆准南煤田砂沟矿区地质信息可视化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梁正央;肖斌;戎晓力;;地质信息可视化的RIA解决方案[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蒋心晓;李新星;;基于WebGIS的雷情信息可视化发布系统设计[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彭海龙;邹彬;;基于SVG的海区信息可视化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文霞;王铁宁;吴纬;张宏伟;;装备物流信息可视化及体系结构研究[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特约记者 李继红;大港采油四厂开辟网上“考核专栏”[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清水;信息可视化:畅游网络空间的伴侣[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常丽君;神奇,一部小说可“转换”为一曲音乐[N];科技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陈原;设计是文化,更是生产力[N];人民日报;2012年
5 杰夫;当“大数据”落地,当新技术接轨商业[N];上海证券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军君;威创的信息可视化生意[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7 郭雅楠 记者 向杰;我国建成首个油指纹数字化鉴别系统[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邱燕娜;信息化一对一:GIS vs. LI[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司静辉;直击数字环境下情报技术发展动向[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志贤;量化信息可视化的图像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覃京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吴鹏;基于本体论的社会关系网络信息可视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芳;信息可视化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秦勃;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网格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一丹;基于WebGIS的雷电信息集成及系统开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王唯唯;基于Web GIS的桩基础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谌琪;网络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及应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4 林汝佳;信息可视化的沟通—视觉传达设计让数据发声[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5 王帆;图形化信息整合在信息传达设计中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学艺;基于Flex平台的信息可视化在世博会中的应用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董薇;电视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报道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8 杨帅;创意产业平台信息表达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9 王金怡;信息新浪潮[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10 蔚元方;文献检索的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犯罪信息可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9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