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15:03

  本文关键词: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应激微反应”是“微反应”(Micro-expressions)的全称,属心理学范畴,是指人在受到刺激的一刹那,出现在面部、肢体或语言上的无法进行思想控制、无法伪装的瞬间真实反映。微反应就是一种本能反应,是在受到刺激时候所产生的第一反映,是连思想也没法控制的瞬间反应,所以无法掩饰,无法伪装,这是人类的天性,这种本能反应无法改变、无法控制。将“微反应”作为整体来看,应当包括三方面,肢体上的“微动作”、面部上的“微表情”和语言中的“微语义”。心理应激所产生的“微反应”可以用来判断人的真实情绪从而用于测谎,继而可以分析出和采集到与事实真相相关的具体信息和线索,通过分析和测试人对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以逆推出受测试者的身体系统的内在变化,可以通过综合分析,从而“看透”人的真实心理,这就是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随着心理应激“微反映”分析术在不断的实证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其科学性和使用价值逐步在不同领域得到认可,加拿大、日本、以色列、韩国、土耳其、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等国也是积极研究和使用测谎技术的国家。据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使用着测谎技术。美国的部分洲、日本、罗马尼亚等国家已经把心理测试结果作为刑事案件的判案依据。’随着社会司法理念的进步,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护的加强,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形成了新的司法环境与司法生态,一方面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无论在侦查能力、水平、证据获取及人权保护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地位优势、有关系、有背景、有活动能力及自身内在优势的职务犯罪人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网络时代,具有更强大的反侦查能力,并能形成强大的侦查阻力。发现和找寻新的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方法则是侦查讯问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后的侦查讯问过程中,侦查讯问的方法必然要朝着“心理影响”的方向发展,运用心理学辅助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就是极具实践意义和作用的。并且,运用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具有时间、空间、人权保障、学术研究、科技强检、效率效能等六方面价值,而且能够对整个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全局设置间接地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向“由证到供”的侦查模式的反向拓展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这也能大大节约司法资源。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模式架构应先以实证案例提升出指导司法实践的理论成果,再形成谎言甄别的侦查模型,将理论成果形成特定化、体系化的侦查模型,用以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首先,侦查模型属于方法体系,所以便于学习、使用和推广,并且指导侦查实践的操作性强。其次,启动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程序,分成确定人员、信息铺垫、适用模型三个进阶过程,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为案件提出线索,加以人证物证收集佐证。辅助侦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编排问题,从微动作、微表情、微语义上套用模型观察分析环节。此外,还需要保持整案关注、不断修正和提升侦查技巧。但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之于司法实践的应用还面临法律层面问题,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个新事物,其证据效力如何?因为该分析术存在的主观性决定其不能直接等同于结论来适用,我国著名的证据学研究学者,何家弘教授则认为测谎结论是“有限采用”的证据,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还可以作如下预设:如果法律没有明确的可以适用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那么以“公民证人”的角度考量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应用微反应分析术协助案件的调查也是一种实践的可能性。另外,实践方面还存在缺乏优势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侦查过程中的保密等难点和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异地协作、合作、签订保密协议等方式解决。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之于职务犯罪的辅助侦查是有前景可以展望的,已经有北京、广州等地的检察机关对微反应“读脸术”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进行了接触和尝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检察机关内部三级网络的建设,远程提讯系统已经实现异地提讯,检察机关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也已经广泛运用,电子科技大大的加强了检察机关应用各种技术辅助调查案件的能力,这样的技术平台实现了司法效能的提升,缩短了时间、空间的距离,为专家和专业人士的远程协助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路径,更有助于实现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在职务犯罪案件查办过程中的使用。如果在实际操作中不过分依赖,而是合理吸收科学研究中的有效成分,定会实现微反应科学研究和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这项理论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效果也是符合“科技强检”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这也是一条提高侦查科学化程度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应激 微反应 辅助侦查 职务犯罪案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D91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心理应激微反应理论11-18
  • (一) 心理应激微反应及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分析术11-14
  • 1. 心理应激微反应理论概念11-12
  • 2. 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12-13
  • 3. 微反应分析术与仪器心理测试术的联系与区别13-14
  • (二) 我国古代对心理分析术的应用14-15
  • (三)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15-18
  • 1.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15-16
  • 2. 境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16-18
  • 二、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术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价值意义18-22
  • (一) 从实用价值来看19-20
  • 1. 时间价值19
  • 2. 空间价值19-20
  • 3. 人权保护上的价值20
  • (二) 从长远价值来看20-22
  • 1. 学术价值20-21
  • 2. 科技强检方面的价值21
  • 3. 效率效能方面价值21-22
  • 三、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模式架构22-37
  • (一) 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实务内涵22
  • (二) 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侦查的模式架构22-37
  • 1. 以实证案例提升出指导侦查实践的理论成果22-35
  • 2. 保持整案关注、不断修正和提升侦查技巧35-37
  • 四、微反应于职务犯罪侦查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向37-41
  • (一) 法律层面的问题37-38
  • (二) 证据效力问题38-39
  • (三) 实践方面存在的难点和问题39-41
  • 1. 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的困难39-40
  • 2. 理论和实务结合的细节把控是技术难点40
  • 3. 侦查过程中的保密问题40-41
  • 结论41-42
  • 注释42-45
  • 参考文献45-5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1-52
  • 致谢5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仕俸;;检察机关技侦权探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9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