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17-04-12 00:09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所谓环境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环境破坏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定程度上来看环境破坏问题发生的原因也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什么会出现?其出现仅仅意味着对社会秩序的威胁还是亦有其他的价值侧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如何?作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与公民在未来应当如何去应对?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在环境屡遭破坏、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今天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与研究。 本文以如下几部分内容试图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 第一部分为绪论章节,旨在通过对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简要的研究方法介绍,并着重梳理与总结性地介绍现有相关研究,从而为本文的探讨进行理论铺垫。国内学者的探究大致可以分为事件性质、特点、发展趋势、主体与应对主体等几个不同侧重角度,对待群体性事件的态度各方观点尤其不同,坚持批判与打压或是缓和中立,抑或希望制度化解决。本文并不赞同完全否定环境群体性事件,与其一味怒斥群体性事件的“乱象”,不如打通上下话语渠道,绽放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积极价值。阐明对环境问题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对群体性事件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含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类型和性质进行了梳理和界定,以期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围绕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展开。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来自于人类政治理念、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而严峻的环境形势经由触发性事件的导火索式作用,往往极易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受到当前大背景下一般因素深刻影响的同时,中国在变迁、结构与话语方面形成了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性因素。 第四部分综合研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问题,并在客观上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逆体制秩序性背后的意义。本文将利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探讨环境问题的走向,进而在坐标结构中概然性地推导出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四种可能性发展方向,,同时提出环境群体性事件对于健全社会体制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第五部分针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未来应对展开策略分析。本文以国家、社会及社会组织、公民三者为主体,在阐释超国家视角的环境理念,以及对环境群体性事件价值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解决原则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环境问题 群体性事件 环境群体性事件 法治化 制度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3
  • 一、 选题背景9-11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3
  • 三、 研究现状综述13-21
  • 四、 研究方法21-23
  • 第二章 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概述23-29
  • 一、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含义23-25
  • 二、 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类型25-27
  • 三、 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性质27-29
  • 第三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29-38
  • 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29-34
  • 二、 触发性事件的特殊作用34-35
  • 三、 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35-38
  • 第四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可能方向与意义38-45
  • 一、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8-40
  • 二、 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40-42
  • 三、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意义42-45
  • 第五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45-57
  • 一、 国家与政府45-51
  • 二、 社会与 NGO51-54
  • 三、 公民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3
  • 后记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友涛;赵晴;;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功能——读《社会冲突的功能》[J];创新;2008年05期

2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3 裴宜理;阎小骏;;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4 刘君;赵慧;;手机传播、公众参与和电子政务——以厦门PX事件为例[J];电子政务;2010年10期

5 钟其;;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研究——基于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11期

6 程雨燕;;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其法律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潘岳;;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7期

8 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张有富;;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及其化解[J];传承;2010年33期

10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的行动取向——对湖南省衡阳县的实证研究[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年00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00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