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未成年人恶逆变成因及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21-03-05 02:08
  犯罪现象中存在一种从被害人到加害人身份主体转变的特殊现象,即恶逆变。通过犯罪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角度对未成年人恶逆变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恶逆变犯罪中未成年犯的刑事处罚应充分考虑被害人有罪性,积极适用非监禁性刑罚与建立未成年被告人判前社会调查制度的结论。再从社会、学校、家庭与未成年人自身层面提出预防未成年人恶逆变的基本对策,以求有效遏制该现象的发生。就再社会化问题对未成年犯矫正体系的构建作简单探讨。 

【文章来源】:犯罪与改造研究. 2020,(1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成年人恶逆变的成因
    (一)直接原因——个体的加害行为
        1. 被害时的自我保护。
        2. 被害后的模仿心理。
    (二)间接原因——环境的不良交互
        1. 成长环境:
        2. 学校环境:
        3. 网络环境:
        4. 社会环境:
二、未成年人恶逆变的刑事处罚建议
    (一)应将“被害人有责性”作为从轻从宽处罚情节
    (二)应积极适用非监禁性刑罚
    (三)应建立未成年被告人判前社会调查制度
    (四)应注意排除不属于恶逆变犯罪的行为
        1. 以反施暴为名的犯罪行为。
        2.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3. 没有被害人的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人恶逆变的预防措施
    (一)构建综合防控体系,预防未成年人刑事被害
    (二)设立心理救助机构,积极干预心理危机
    (三)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实现未成年人自我防范
四、未成年犯矫正体系的构建
    (一)未成年犯矫正体系基本内容
        1. 培养专业化矫正队伍。
        2. 应用个性化矫正方案。
        3. 建立科学化矫正评估系统。
    (二)完善未成年犯的监禁矫正体系
    (三)推进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
    (四)建立未成年犯的非刑罚矫正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矫正制度的构想[J]. 郜金泰.  河北法学. 2008(12)
[2]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J]. 马迪,许丽.  世纪桥. 2008(06)
[3]论教师犯罪人[J]. 王大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6)
[4]自我防范意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J]. 刘秀茹.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5]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简介之二[J]. 徐建.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99(06)

硕士论文
[1]刑法中的被害人过错研究[D]. 赵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
[2]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D]. 叶晗.青岛大学 2008
[3]未成年犯矫正制度研究[D]. 王小艳.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4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064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2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