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7:23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社会财富的积累,原有的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调整,使得许多隐形的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并加以恶化。各种矛盾纠纷频频发生,我国行政管理的理念、制度、方法却未与之跟进,这导致民众开始采取体制外的途径,以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发泄不满。这类事件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与学者的关注,并提出了“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该类事件不但威胁着公民大中国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也会造成不安的社会心理,使政府丧失公信力,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社会燃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导火索、燃烧物质、助燃剂为分析线索,分析提炼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我国群体性事件目前呈现出总体数量持续走高、事件分布有地域性、持续时间总体较短、参与主体呈多元化、矛盾诱因日趋复杂、抗争形式具多样性等特点,并在具体的演化中呈现出一定规律特点。利益诉求的长期未解决与敏感性话题的涉及,是导火索事件的主要特征;利益分化致使的群体间利益冲突、官僚腐化造成的政治生态环境恶化与价值异化体现的社会正向主流价值观缺位,是三类重要的燃烧物质;谣言传播、媒体导向、政府处置措施作为助燃剂,作用于社会舆论,对群体性事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效果。由此可建构我国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的模型并总结参考指标,对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演化机理 社会燃烧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导论6-12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6-7
  • 1.1.1 选题背景6-7
  • 1.1.2 选题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7-9
  • 1.2.2 国内研究述评9-11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2-20
  • 2.1 群体性事件12-16
  • 2.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2-13
  • 2.1.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13-15
  • 2.1.3 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阶段15-16
  • 2.2 社会燃烧理论16-18
  • 2.2.1 社会燃烧理论的基本内容16-17
  • 2.2.2 社会燃烧理论的基本结论17-18
  • 2.3 社会燃烧理论与群体性事件的逻辑关联性18-19
  • 2.3.1 群体性事件的燃烧特征18
  • 2.3.2 群体性事件的燃烧要素18-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第三章 现状与特征: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总体分析20-27
  • 3.1 近年部分典型群体性事件20-24
  • 3.1.1 近年部分典型群体性事件20-24
  • 3.2 演化特征分析24-26
  • 3.2.1 矛盾诱因:以明确的利益诉求为主,也存在泄愤情绪24
  • 3.2.2 参与主体:主体构成越复杂,,事件发展越难控24-25
  • 3.2.3 事件前期:多数事件有征兆,部分冲突升级迅速25
  • 3.2.4 事件过程:政府的处置方式对事件走向有着重要作用25
  • 3.2.5 信息传播:以口耳相传为主,网络作用日趋显著25-26
  • 3.3 本章小结26-27
  •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燃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27-38
  • 4.1 导火索27-29
  • 4.1.1 导火索事件作用27
  • 4.1.2 导火索事件类型27-28
  • 4.1.3 导火索事件特征28-29
  • 4.2 燃烧物质29-35
  • 4.2.1 利益分化29-32
  • 4.2.2 官僚腐化32-33
  • 4.2.3 价值异化33-35
  • 4.3 助燃剂35-37
  • 4.3.1 谣言传播35-36
  • 4.3.2 媒体导向36
  • 4.3.3 政府介入方式36-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五章 模型与指标: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的构建38-44
  • 5.1 群体性事件演化模型38-41
  • 5.1.1 演化流程38-39
  • 5.1.2 潜伏-发展阶段的具体演化39-40
  • 5.1.3 高潮-平息阶段的具体演化40-41
  • 5.2 群体性事件演化指标41-44
  • 5.2.1 指标选取的思路41
  • 5.2.2 指标的具体选取41-44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思路44-47
  • 6.1 控制燃烧物质44-45
  • 6.1.1 平衡利益分配、健全社会保障44
  • 6.1.2 加强政府监督、完善执法管理44-45
  • 6.2 预警导火索事件45
  • 6.2.1 构建情报网络、关注易燃事件45
  • 6.2.2 畅通民意渠道、疏导矛盾紧张45
  • 6.3 正面引导助燃效果45-46
  • 6.3.1 转变政府理念、优化处置措施45-46
  • 6.3.2 引导媒体舆论、透明事件处理46
  • 6.4 本章小结46-47
  •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件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2 陈美荣;;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置之策略[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3 王国勤;;“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牛文元;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5 肖唐镖;;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发生——对1189起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郑智航;;群体性事件中的民众心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向良云;;导火索事件的社会认知策略与过程——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微观视角[J];情报杂志;2011年06期

9 向良云;;重大群体性事件演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04期

10 单飞跃;高景芳;;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允;刘怡君;牛文元;汪云林;李丁;;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分析[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10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