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法律应对
本文关键词: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法律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所创设的一种介于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之间的惩罚制度,其应时而设置,并一度对我国的犯罪政策、违法行为矫治、治安秩序维护等各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不断显现。从表面来看,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批判,以至于不得不限制劳动教养制度的适用。而深究内在原因,在于劳动教养制度原有价值不断缺失,内在缺陷日益严重。法律依据的缺乏,行政处罚的过度严厉,适用范围的极其混乱,程序正义的严重违背,法外特权正当性的缺失,以及矫正作用的难以实现等,最终使得劳动教养制度走向了被废止的境地。接下来的问题是,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之后将会造成相当大的制度空白,如此,那些原本可以按照实践惯例予以制裁和惩戒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将如何处理?该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理论上对可选择的替代法律制度——保安处分制度、社区矫正制度、轻罪制度进行了优劣性分析。最终认为,结合我国法治现状和法律实践需要,以轻罪制度与社区矫正为核心构建基于轻罪制度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替代制度是最为可行的办法。具体而言,除导论外,本文分为四章对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应对问题进行了论证:第一章,本文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劳动教养的废除,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肯定,但这一项长期实践的制度遭到废除后,应如何从法律层面予以应对,显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章,本文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史之梳理与分析。该章主要对劳动教养制度由“立”到“废”的历史过程,分为确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废除阶段进行了梳理。并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背景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前的状态进行了的阐述。并且本文还对劳教制度废除后,学界提出的一些替代性制度方案进行了初步介绍。第三章,本文重点介绍了社区矫正、轻罪制度和保安处分制度三者的实施现状,其中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全面落实,但仍然缺少充分的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有效参与不足,执行手段和协调机制也存在缺陷;而轻罪制度则流于形式,保安处分制度更是适用范围十分狭窄。第四章,本文分析了尽快构建劳教替代制度的必要性,只有构建了替代性制度,我国的违法制裁工作才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替代性制度的建立亦能够让违法制裁的力度更适度,规范劳教制度造成的权力滥用,修复劳教制度破坏的程序正义并重塑劳教制度忽视的矫正机制。第五章,本文提出了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应对方案——构建基于轻罪制度的社区矫正制度。该章首先分析了以轻罪制度与社区矫正为核心构建替代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以轻罪制度基础的社区矫正制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制度构建。除此之外,对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了分析,以保证替代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劳动教养 替代性法律制度 社区矫正 轻罪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13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思路11-13
- 第二章 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史之梳理与分析13-20
- 2.1 由“立”到“废”——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13-15
- 2.1.1 劳动教养制度的形成13-14
- 2.1.2 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14
- 2.1.3 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14-15
- 2.2 从“适时而立”到“不得不废”——劳动教养废除前的运行状态15-16
- 2.2.1 典型案例引致社会强烈批判15
- 2.2.2 权力机关滥用职权行为时有发生15-16
- 2.2.3 劳动教养制度遭到限制适用16
- 2.3 从“法外特权”到“依法治国”——劳动教养替代制度概述16-20
- 2.3.1 保安处分制度概述17-18
- 2.3.2 社区矫正制度概述18-19
- 2.3.3 轻罪制度概述19-20
- 第三章 我国劳动教养废除后的相关制度现状20-24
- 3.1 社区矫正制度存在较多缺陷20-22
- 3.1.1 缺乏针对社区矫正的制度保障20
- 3.1.2 缺乏人民群众的有效参与20-21
- 3.1.3 缺乏科技化的执行手段21
- 3.1.4 缺乏执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21-22
- 3.2 轻罪制度流于形式22-23
- 3.2.1 轻刑的适用罪名较少22
- 3.2.2 非监禁刑的执行工作存在缺陷22-23
- 3.3 保安处分的适用范围较窄23-24
- 第四章 构建替代制度的必要性分析24-29
- 4.1 为违法制裁提供充分法律依据24-25
- 4.2 恢复违法制裁的适度性25
- 4.3 规范劳教制度造成的权力滥用25-26
- 4.4 修复劳教制度破坏程序正义26-27
- 4.5 重塑劳教制度忽视的矫正机制27-29
- 第五章 以轻罪制度与社区矫正为核心的法律应对29-36
- 5.1 以轻罪制度与社区矫正为应对措施的理由29-31
- 5.1.1 单一制度的局限性29-30
- 5.1.2 符合顶层设计的战略部署30-31
- 5.1.3 具有程序正义的特质31
- 5.1.4 具备“教育矫正”理念31
- 5.2 基于轻罪的社区矫正制度构建31-34
- 5.2.1 轻罪制度与非监禁刑的激活31-32
- 5.2.2 基于轻罪制度的社区矫正适用对象32
- 5.2.3 基于轻罪制度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内容32-33
- 5.2.4 基于轻罪制度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制裁方式33-34
- 5.3 其他法律应对措施研究34-36
- 5.3.1 前科取消制度的建立34
- 5.3.2 监督机制的完善34-35
- 5.3.3 配套制度的完善35-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绍峰,李杰,赵洋,李永;关于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胡燕华;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缺陷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范方平;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创立与完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殷勇;改革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刍议[J];律师世界;2003年08期
5 李素琴;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与解决途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冯治良,刘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1期
7 滕亚为;;劳动教养制度的刑法化[J];重庆行政;2003年04期
8 司朝阳;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J];决策探索;2004年06期
9 司法部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课题组;改革与完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上)[J];中国司法;2004年03期
10 李颖红;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之争及评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永安;;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刘涛;杨会新;;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高群;劳动教养制度应该废止[N];人民代表报;2002年
2 赵杰;劳动教养制度有望被法律取代[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长;劳动教养制度立法求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4 一级律师 法学教授 陈有西;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人权进步的必然要求[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N];检察日报;2013年
6 隆 夫;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几点思考[N];团结报;2002年
7 记者 王文胜;劳动教养制度将有重大改革[N];桂林日报;2007年
8 特派北京记者 栾辉 刘杰;尽快废除劳动教养制度[N];各界导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区分惩治谣言散布者的不同问题[N];长江日报;2012年
10 胡峥;建议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鹏飞;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高长见;轻罪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梅;劳动教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鹏;劳动教养制度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易汉纯;从法律视角看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聪;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和完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陆明军;劳动教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岚林;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强;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翟延峰;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趋势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朱良用;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徐芳;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法治化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法律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1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