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知到行为: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行为理论视角的解释与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21-05-18 09:00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带有特定意义和色彩的公民无序政治参与。从社会行为理论的视角可构建"社会环境—感知—行为"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机制。民众是否参与群体性事件是由他们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能否产生影响力的感知或信念(政治效能感)和所处的环境(社会公平)共同决定的。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进行检验,通过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民众觉得社会越不公平则越可能参与群体性事件;民众政治效能感越强则越会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政治效能感对于没有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有降低作用,而对于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则有促进作用;影响城乡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导论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 社会公平与群体性事件
(二) 政治效能感与群体性事件
(三) 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定义及描述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模型及分析策略
1. 模型设定
2. 分析策略
四、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 社会公平与政治效能感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
1. 控制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二) 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与政治效能感对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作用
(三) 稳健性检验: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城乡差异
五、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性事件与政治稳定:一项基于风险模型的新解释[J]. 余艳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认知心理机制及其法治化防控[J]. 韩振文. 学术交流. 2017(08)
[3]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建国,于晓宇. 财贸研究. 2017(03)
[4]基于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的群体性事件动机城乡对比[J]. 梁枫,任荣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1)
[5]利益表达、社会稳定与公共治理[J]. 桂林,尹振东,聂辉华. 经济研究. 2016(11)
[6]区域规模与外部政治效能感: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J]. 邓燕华,黄健.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5)
[7]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势、成因及预防策略[J]. 孙德超,曹志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8]群体性事件与社会稳定类型的过渡[J]. 姜杰,蒋文丽,石燕飞.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1)
[9]特大城市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分析[J]. 张翼,尉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04)
[10]影响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多因素分析[J]. 李蓉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本文编号:3193520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导论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 社会公平与群体性事件
(二) 政治效能感与群体性事件
(三) 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定义及描述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模型及分析策略
1. 模型设定
2. 分析策略
四、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 社会公平与政治效能感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
1. 控制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二) 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与政治效能感对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作用
(三) 稳健性检验: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城乡差异
五、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性事件与政治稳定:一项基于风险模型的新解释[J]. 余艳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认知心理机制及其法治化防控[J]. 韩振文. 学术交流. 2017(08)
[3]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建国,于晓宇. 财贸研究. 2017(03)
[4]基于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的群体性事件动机城乡对比[J]. 梁枫,任荣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1)
[5]利益表达、社会稳定与公共治理[J]. 桂林,尹振东,聂辉华. 经济研究. 2016(11)
[6]区域规模与外部政治效能感: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J]. 邓燕华,黄健.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5)
[7]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势、成因及预防策略[J]. 孙德超,曹志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8]群体性事件与社会稳定类型的过渡[J]. 姜杰,蒋文丽,石燕飞.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1)
[9]特大城市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分析[J]. 张翼,尉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04)
[10]影响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多因素分析[J]. 李蓉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本文编号:319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19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