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安全风险化解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20 23:06
新时代我国内部与外部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和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发展脉络,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国家安全实践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指导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中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共性和理论普适性,提出增强忧患意识、推进技术工具运用、多元主体联动合作、安全机制建设、专业队伍建设等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文章来源】:江淮论坛.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的重大安全风险生态分析
(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缘纷争、强权作梗、国土安全风险增大
(二)经济社会深刻变化:转型升级、经济安全、金融风险凸显
(三)社会发展矛盾加剧: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风险增高
(四)互联网+时代挑战:网络泄密、信息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剧增
(五)改革步入攻坚深水区:腐败多发、法制不完善、政治安全风险增高
(六)绿色持续发展理念践行:空气污染、垃圾治理等生态安全风险暴露
二、伴随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而成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脉络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价值共性
(一)体系性:实现国家安全碎片化管理向体系化治理转变
(二)全局性:实现国家安全领域从局部安全向全局安全发展
(三)全球性:把国家安全从单边安全放在全球安全中考虑
(四)全面性:实现国家安全的关注重点从片面化向全面性的转化
(五)前瞻性:实现安全保障途径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前移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普适性
(一)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中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发展新局面
(二)适应新时代需求,拓展了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
(三)紧密联系发展与安全,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科学化、体系化的安全治理理论武器
(四)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推进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家安全体系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实践路径选择
(一)增强忧患意识和观念:树立预警安全观,实现安全风险把控关口前移
(二)推进技术工具运用: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应用,提升总体国家安全治理能力
(三)实现多元联动合作:发挥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作用
(四)完善安全机制建设:推进预警、应急、跟踪、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
(五)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专业人才选培养以及各级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J]. 凌胜利,杨帆. 国际安全研究. 2019(06)
[2]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内涵及意义[J]. 耿步健,葛琰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J]. 马宝成. 行政管理改革. 2019(04)
[4]习近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略分析——以施政战略为视角[J]. 汪树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J]. 赵连君. 理论探讨. 2018(06)
[6]环境规制、政绩考核与企业选址[J]. 张彩云,盛斌,苏丹妮. 经济管理. 2018(11)
[7]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蕴[J]. 李营辉,毕颖.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17)
[8]社会公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特征与进路[J]. 刘海军,王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9]国家安全还是国家利益——美澳外资审查比较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 赵海乐. 国际经贸探索. 2018(06)
[10]论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J]. 吴克明. 观察与思考. 2018(06)
本文编号:3508262
【文章来源】:江淮论坛.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的重大安全风险生态分析
(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缘纷争、强权作梗、国土安全风险增大
(二)经济社会深刻变化:转型升级、经济安全、金融风险凸显
(三)社会发展矛盾加剧: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风险增高
(四)互联网+时代挑战:网络泄密、信息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剧增
(五)改革步入攻坚深水区:腐败多发、法制不完善、政治安全风险增高
(六)绿色持续发展理念践行:空气污染、垃圾治理等生态安全风险暴露
二、伴随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而成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脉络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价值共性
(一)体系性:实现国家安全碎片化管理向体系化治理转变
(二)全局性:实现国家安全领域从局部安全向全局安全发展
(三)全球性:把国家安全从单边安全放在全球安全中考虑
(四)全面性:实现国家安全的关注重点从片面化向全面性的转化
(五)前瞻性:实现安全保障途径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前移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普适性
(一)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中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发展新局面
(二)适应新时代需求,拓展了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
(三)紧密联系发展与安全,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科学化、体系化的安全治理理论武器
(四)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推进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家安全体系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实践路径选择
(一)增强忧患意识和观念:树立预警安全观,实现安全风险把控关口前移
(二)推进技术工具运用: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应用,提升总体国家安全治理能力
(三)实现多元联动合作:发挥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作用
(四)完善安全机制建设:推进预警、应急、跟踪、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
(五)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专业人才选培养以及各级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J]. 凌胜利,杨帆. 国际安全研究. 2019(06)
[2]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内涵及意义[J]. 耿步健,葛琰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J]. 马宝成. 行政管理改革. 2019(04)
[4]习近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略分析——以施政战略为视角[J]. 汪树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J]. 赵连君. 理论探讨. 2018(06)
[6]环境规制、政绩考核与企业选址[J]. 张彩云,盛斌,苏丹妮. 经济管理. 2018(11)
[7]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蕴[J]. 李营辉,毕颖.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17)
[8]社会公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特征与进路[J]. 刘海军,王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9]国家安全还是国家利益——美澳外资审查比较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 赵海乐. 国际经贸探索. 2018(06)
[10]论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J]. 吴克明. 观察与思考. 2018(06)
本文编号:3508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50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