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青少年的“差序性”流动与违法犯罪问题探析——基于来穗青少年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6:13
城市流动青少年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违法犯罪的越轨现象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议题。本文选取一名来穗青少年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其在城市的三段流动历程,即跟随父母流动、投靠亲友流动与独自流动,借用差序格局理论将该流动模式定义为"差序性"流动,并将上述三类流动类型总结为核心性流动、过渡性流动与外缘性流动,通过对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行为发生前后生命历程的梳理,分析城市流动青少年在不同流动方式下的生存状态对其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影响。
【文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11(1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差序格局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城市流动青少年的“差序性”流动
(一)核心性流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城市流动
(二)过渡性流动:寄人篱下的工作初体验
(三)外缘性流动:脱离家庭后的独自生活
四、城市流动青少年“差序性”流动中的行为策略选择
(一)对家庭暴力的挣扎:反抗后的逃离
(二)对不公待遇的承受:暂时性的妥协
(三)对现实生活的认清:麻木后的无望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中国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以社会控制为视角[J]. 沈吟徵,钟华,刘环宇.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6)
[2]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的调查[J]. 陈明香,金小红. 青年探索. 2012(06)
[3]“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 卜长莉. 社会学研究. 2003(01)
[4]紧缩圈层结构论——一项中国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 周建国.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2)
[5]文化冲突与青少年犯罪[J]. 李晓明. 苏州大学学报. 2002(01)
[6]“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 孙立平. 社会学研究. 1996(05)
[7]“社会解体论”与青少年问题[J]. 江志华. 当代青年研究. 1995(01)
本文编号:3507690
【文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11(1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差序格局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城市流动青少年的“差序性”流动
(一)核心性流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城市流动
(二)过渡性流动:寄人篱下的工作初体验
(三)外缘性流动:脱离家庭后的独自生活
四、城市流动青少年“差序性”流动中的行为策略选择
(一)对家庭暴力的挣扎:反抗后的逃离
(二)对不公待遇的承受:暂时性的妥协
(三)对现实生活的认清:麻木后的无望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中国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以社会控制为视角[J]. 沈吟徵,钟华,刘环宇.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6)
[2]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的调查[J]. 陈明香,金小红. 青年探索. 2012(06)
[3]“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 卜长莉. 社会学研究. 2003(01)
[4]紧缩圈层结构论——一项中国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 周建国.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2)
[5]文化冲突与青少年犯罪[J]. 李晓明. 苏州大学学报. 2002(01)
[6]“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 孙立平. 社会学研究. 1996(05)
[7]“社会解体论”与青少年问题[J]. 江志华. 当代青年研究. 1995(01)
本文编号:3507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50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