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社会管理视角下的维权抗争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1:03

  本文关键词:社会管理视角下的维权抗争事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维权抗争事件层出不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一些典型维权抗争事件,如集体上访、行业工人罢工和示威、村民游行以及同政府的暴力冲突等,更是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干扰了我国的正常社会秩序。转型期维权抗争事件多发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是由于公民权益的受损以及党政机关权威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弱化两个方面。而且,维权抗争事件的层出不穷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构成了挑战。因此,分析我国维权抗争事件的发生根源和特征,以及对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挑战,提出政府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对策,以增强政府应对层出不穷的维权抗争事件的能力,就变得极为重要。本文章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本文章主要以社会管理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思想,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维权抗争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趋势及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挑战,根据对维权抗争事件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挑战将应对措施分为六个方面。即转变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管理理念、改革和创新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管理手段、加强维权抗争事件中各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协同建设、加强对维权抗争事件中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加强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制度建设、加强民生建设消除抗争事件的社会根源以适应政府应对转型期数量日益增多的维权抗争事件的需要。全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以转型期我国维权抗争事件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挑战及政府的应对措施为主线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文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社会管理视角下维权抗争事件研究的选题理由、选题意义和文章的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社会管理视角下维权抗争事件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本选题研究有哪些理论作支撑,具体包括社会管理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第三部分:维权抗争事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维权抗争事件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影响四个方面。第四部分:维权抗争事件的新趋势分析。本部分将维权抗争事件的新趋势概括为七个方面,即:维权抗争事件数量日益上升;群众在维权抗争事件中日益政治化组织化;抗争形式和手段日益多样;体制外抗争日益增多以及事件的对抗性特别是暴力程度有所增强;多种矛盾问题交织,处理难度加大;事发诱因主题更加多样化;维权抗争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域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第五部分:转型期维权抗争事件多发的原因分析。主要是从公民权益的受损;群众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现实参政能力的不足;公民认同感的降低;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缺乏;党政机关权威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弱化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第六部分:政府在维权抗争事件中的功能定位及面临挑战分析。主要包括抗争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对政府管理理念的挑战;抗争方式多元化对政府管理方法的挑战;体制外抗争的增多对管理制度的挑战;民众维权抗争的组织化对管理协同的挑战;维权抗争的基层化对中央地方关系的挑战五个方面。第七部分: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政府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策略。提出要转变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管理理念、改革和创新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管理手段、加强维权抗争事件中各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协同建设、加强对维权抗争事件中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加强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制度建设、加强民生建设消除维权抗争事件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维权抗争事件 社会管理 趋势 原因 挑战及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绪论12-25
  • 1.1 选题理由12
  • 1.2 选题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3
  • 1.3 研究现状13-25
  • 1.3.1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13-16
  • 1.3.2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16-25
  • 2、社会管理视角下维权抗争事件研究的理论基础25-26
  • 2.1 抗争政治理论25
  • 2.2 社会管理理论25-26
  • 3、维权抗争事件的内涵和特征26-29
  • 3.1 抗争政治的内涵26
  • 3.2 抗争政治的类型26-27
  • 3.3 维权抗争事件的内涵、特征及趋势27-28
  • 3.4 维权抗争事件的影响28-29
  • 4、维权抗争事件的新趋势分析29-30
  • 4.1 维权抗争事件数目日益上升29
  • 4.2 群众在维权抗争事件中日益政治化组织化29
  • 4.3 抗争形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29
  • 4.4 事件的对抗性增强29-30
  • 4.5 多种矛盾问题日益交织30
  • 4.6 事发诱因主题更加多样化30
  • 4.7 维权抗争事件的发生地域由农村向城市转移30
  • 5、转型期维权抗争事件多发的原因分析30-36
  • 5.1 公民权益的的受损30-32
  • 5.1.1 现实权益的受损30-31
  • 5.1.2 社会价值分配的不公31
  • 5.1.3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31-32
  • 5.2 民众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现实参政能力的滞后32
  • 5.2.1 民众公民意识的觉醒32
  • 5.2.2 群众有效政治参与能力的不足32
  • 5.3 公民认同感的降低32-34
  • 5.3.1 对党政机关信任感降低33
  • 5.3.2 经济利益上的失落感和相对被剥夺感33
  • 5.3.3 多元价值冲突和思想道德迷失导致社会认同感降低33-34
  • 5.3.4 市民社会发展迟缓导致政府和个人之间缓冲感缺失34
  • 5.4 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缺乏34-35
  • 5.4.1 信访制度的体制不顺34
  • 5.4.2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不完善34-35
  • 5.4.3 法治的不健全35
  • 5.4.4 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不足35
  • 5.5 党政机关权威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弱化35-36
  • 5.5.1 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导致社会管理能力的弱化35-36
  • 5.5.2 党政机关权威的弱化36
  • 6、政府在维权抗争事件中的的功能定位及面临挑战分析36-39
  • 6.1 维权抗争事件中各社会管理主体的定位36-37
  • 6.1.1 党的领导地位36
  • 6.1.2 政府的主导地位36
  • 6.1.3 社会组织的助手地位36-37
  • 6.1.4 民众在事件中的基础地位37
  • 6.2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政府应对维权抗争事件面临挑战37-39
  • 6.2.1 抗争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对政府管理理念的挑战37
  • 6.2.2 抗争方式多元化对政府管理方法的挑战37-38
  • 6.2.3 体制外抗争的增多对管理制度的挑战38
  • 6.2.4 民众维权抗争的组织化对管理协同的挑战38-39
  • 6.2.5 维权抗争的基层化对中央地方关系的挑战39
  • 7、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政府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策略39-46
  • 7.1 转变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管理理念39-40
  • 7.1.1 树立群众权益优先的理念39-40
  • 7.1.2 树立协商和服务的理念40
  • 7.1.3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40
  • 7.2 改革和创新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管理手段40-41
  • 7.2.1 坚持协商民主的管理方法40-41
  • 7.2.2 坚持回归法治41
  • 7.2.3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41
  • 7.3 加强维权抗争事件中各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协同建设41-42
  • 7.3.1 进一步明确政府处理维权抗争事件的权责41-42
  • 7.3.2 增强社会组织在维权抗争事件中的协调处理作用42
  • 7.3.3 加强对维权抗争事件参与群众的教育与引导42
  • 7.4 加强对维权抗争事件中舆情的监控与引导42-44
  • 7.4.1 要关注社会舆情43
  • 7.4.2 主流媒体要正确引导43
  • 7.4.3 应主动公开信息43-44
  • 7.5 加强应对维权抗争事件的制度建设44
  • 7.5.1 建立健全维护群众的权益制度44
  • 7.5.2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44
  • 7.6 加强民生建设消除维权抗争事件的社会根源44-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青 ,陈鸿惠;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学术研讨会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胡晓航;论政府社会管理的机制和原则[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黄元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其完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郝立忠;;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两个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和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张波;;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的路径探索——基于重庆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2期

6 李璐;;我国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7 彭向刚;;政府社会管理的误区及观念变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4期

8 黄新华;;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9期

9 崔吉磊;范若冰;;基于公民参与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09期

10 乔耀章;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关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耀章;;略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张良;;城市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社会管理的创新——上海市长宁区以城市信息化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王淑华;郭锐;;关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若干理论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5 常宗虎;;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论纲[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黄德良;;以人为本: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张正兰;;政府社会管理: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岳金柱;;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若干思考与探讨[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晓茹;;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其机制建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刘保;;转型期政府社会管理的定位与建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小娟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考量与经验[N];中国社会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民革黄山市委会建议 建立政府社会管理考评体系[N];江淮时报;2011年

3 李逸平 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 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轩言;南渡江“治违”考验政府社会管理能力[N];海南日报;2013年

5 王郅强;完善职能 创新机制[N];人民日报;2004年

6 辽宁行政学院教授 马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N];辽宁日报;2008年

7 王郅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N];光明日报;2004年

8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 张贤明;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路径选择[N];吉林日报;2011年

9 记者 王长兴;河北将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10 杨万宁 岳庆福;冀州邀请省应急专家举办应急知识讲座[N];衡水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慧涛;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江俊巍;转型期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3 张笑宇;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樊玉梅;新疆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付丹宇;新媒体视域下政府社会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李涛;社会管理视角下的维权抗争事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高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社会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章韬;舒城县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李红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的探索[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少红;影响力视野下的政府社会管理创新[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管理视角下的维权抗争事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55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