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影响研究 ——以微博平台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5 00:25
本文以新媒体涉警报道与警民关系为研究主题。针对目前我国涉警事件频发的现状,以主流媒体在微博平台中的涉警报道传播现状和影响为切入点,将传播学中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同时借助中文字频统计分析软件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研究样本和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本文的研究流程借鉴了乔治·格伯纳的文化指标研究三步骤,依照“客观现实—媒介现实—受众观念现实”的路径展开。首先,笔者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公安部、国家统计年鉴以及实地调研数据,基本掌握我国警务事业的客观现实以及警察群体的客观形象。其次,根据新媒体涉警报道的现状,笔者选取了三家媒体近三年中在微博平台中发布的涉警报道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基本掌握我国当前新媒体涉警报道的内容特征、报道框架以及警察的媒介形象。随后通过网络渠道向公众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新媒体涉警报道传播效果和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数据,研究公众关于我国警民关系的观念现实,考察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比警务事业客观现实、涉警议题媒介现实以及公众的观念现实之间的趋同和差...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纽科姆的“A-B-X”模式
益严重。格伯纳于1967年在“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始了“文化指标研究”,主要是围绕电视内容展开。学者们经过研究证实:暴力元素频繁见诸于电视节目的内容中;经常收看这些电视节目的人,属于重度观众,花费时间较少的人们被视为中度或者轻度受众。重度受众会更加依照电视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行为也会与电视中的内容更加趋同。换句话说,媒体的接触时长会直接影响受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知。受众接触媒介的时间越长,媒体对他的影响也就越大,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49]涵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如图2-2所示:图2-2涵化理论示意图我们可以将涵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如何看待客观现实中的事物。并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二是大众传媒在形成现代社会的“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电视这种媒介。媒体通过对象征性事物的筛癣加工和整合,取代了复杂多样的社会因素,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媒介信息视作社会真实。三是大众传媒的传播事实和提供文化娱乐的功能,使得它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因为人们默认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就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大众传媒具有特定的价值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图2-3媒介效果依赖模式图媒体系统影响社会的方式包括迎合受众和引导受众。媒介依赖理论模式视角下媒体影响社会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如果社会中充满风险和复杂,那么媒体系统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则越多。因为受众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越强,那么他们对信息和导向的需求也就越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就会越高。第二,媒体的权威性。媒体的社会地位和可信度越高,便越能满足受众的期待和需求,那么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会越深。第三,受众个体、信息传播渠道和社会文化结构。图2-4展示了受众对媒体系统产生依赖的过程,即媒体系统是如何对受众个体产生影响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及批判[J]. 谷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4)
[2]公共品供给视角下我国警力配置的非均衡性研究[J]. 丁魁礼,黄智培. 岭南学刊. 2019(01)
[3]优秀涉案类网剧中警察形象的塑造对公安宣传工作的启示——以《无证之罪》、《白夜追凶》为例[J]. 王一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8(06)
[4]正确理解正面报道 做好新闻舆论监督[J]. 杨翠松. 采写编. 2018(05)
[5]涉警新闻报道的“污名化”框架[J]. 刘苏仪. 青年记者. 2018(21)
[6]习近平“正面宣传为主”思想的源流与传播学解读[J]. 张治中. 出版发行研究. 2018(07)
[7]警民信任危机的微观机理解构:涉警舆情视角[J]. 李辉,丁姿,杨博学. 公安学研究. 2018(02)
[8]新闻中的永恒故事:原型对记者视角的框限[J]. 曾庆香,沈璜,潘晓飞. 新闻界. 2018(06)
[9]警察形象的媒介化建构与新闻生产——基于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J]. 卫兰兰.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01)
[10]警察执法尊严的弱化与重塑——以暴力袭警为视角[J]. 张燕婷.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我国治安支出绩效研究[D]. 王于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
[2]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 阳欣哲.上海交通大学 2012
[3]警民关系的博弈论分析[D]. 刘猛.武汉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医患冲突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D]. 魏铭.郑州大学 2019
[2]警察媒介素养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D]. 朱颂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
[3]流动的恐惧:新媒体环境下死亡议题的内容呈现[D]. 李佳珊.中央民族大学 2019
[4]2013~2017年美国警察枪杀黑人事件的媒介呈现研究[D]. 苏滨.兰州大学 2018
[5]新媒体语境下警察公共形象的建构[D]. 叶军.武汉大学 2017
[6]媒体医患纠纷事件报道对公众影响研究[D]. 刘安琪.吉林大学 2017
[7]我国警察执法中人身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 史继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8]论英国警察执法中的平民化特征[D]. 郭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9]警察形象的媒介呈现[D]. 顾睿.安徽大学 2012
[10]刍议新闻媒体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影响及对策[D]. 冯涛.陕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9351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纽科姆的“A-B-X”模式
益严重。格伯纳于1967年在“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始了“文化指标研究”,主要是围绕电视内容展开。学者们经过研究证实:暴力元素频繁见诸于电视节目的内容中;经常收看这些电视节目的人,属于重度观众,花费时间较少的人们被视为中度或者轻度受众。重度受众会更加依照电视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行为也会与电视中的内容更加趋同。换句话说,媒体的接触时长会直接影响受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知。受众接触媒介的时间越长,媒体对他的影响也就越大,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49]涵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如图2-2所示:图2-2涵化理论示意图我们可以将涵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如何看待客观现实中的事物。并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二是大众传媒在形成现代社会的“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电视这种媒介。媒体通过对象征性事物的筛癣加工和整合,取代了复杂多样的社会因素,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媒介信息视作社会真实。三是大众传媒的传播事实和提供文化娱乐的功能,使得它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因为人们默认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就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大众传媒具有特定的价值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图2-3媒介效果依赖模式图媒体系统影响社会的方式包括迎合受众和引导受众。媒介依赖理论模式视角下媒体影响社会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如果社会中充满风险和复杂,那么媒体系统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则越多。因为受众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越强,那么他们对信息和导向的需求也就越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就会越高。第二,媒体的权威性。媒体的社会地位和可信度越高,便越能满足受众的期待和需求,那么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会越深。第三,受众个体、信息传播渠道和社会文化结构。图2-4展示了受众对媒体系统产生依赖的过程,即媒体系统是如何对受众个体产生影响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及批判[J]. 谷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4)
[2]公共品供给视角下我国警力配置的非均衡性研究[J]. 丁魁礼,黄智培. 岭南学刊. 2019(01)
[3]优秀涉案类网剧中警察形象的塑造对公安宣传工作的启示——以《无证之罪》、《白夜追凶》为例[J]. 王一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8(06)
[4]正确理解正面报道 做好新闻舆论监督[J]. 杨翠松. 采写编. 2018(05)
[5]涉警新闻报道的“污名化”框架[J]. 刘苏仪. 青年记者. 2018(21)
[6]习近平“正面宣传为主”思想的源流与传播学解读[J]. 张治中. 出版发行研究. 2018(07)
[7]警民信任危机的微观机理解构:涉警舆情视角[J]. 李辉,丁姿,杨博学. 公安学研究. 2018(02)
[8]新闻中的永恒故事:原型对记者视角的框限[J]. 曾庆香,沈璜,潘晓飞. 新闻界. 2018(06)
[9]警察形象的媒介化建构与新闻生产——基于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J]. 卫兰兰.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01)
[10]警察执法尊严的弱化与重塑——以暴力袭警为视角[J]. 张燕婷.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我国治安支出绩效研究[D]. 王于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
[2]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 阳欣哲.上海交通大学 2012
[3]警民关系的博弈论分析[D]. 刘猛.武汉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医患冲突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D]. 魏铭.郑州大学 2019
[2]警察媒介素养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D]. 朱颂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
[3]流动的恐惧:新媒体环境下死亡议题的内容呈现[D]. 李佳珊.中央民族大学 2019
[4]2013~2017年美国警察枪杀黑人事件的媒介呈现研究[D]. 苏滨.兰州大学 2018
[5]新媒体语境下警察公共形象的建构[D]. 叶军.武汉大学 2017
[6]媒体医患纠纷事件报道对公众影响研究[D]. 刘安琪.吉林大学 2017
[7]我国警察执法中人身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 史继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8]论英国警察执法中的平民化特征[D]. 郭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9]警察形象的媒介呈现[D]. 顾睿.安徽大学 2012
[10]刍议新闻媒体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影响及对策[D]. 冯涛.陕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9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56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