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打击制假售假新型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03:04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打击制假售假新型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尚处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竞争秩序的混乱仍然是人们感受最深、最为痛切的现象之一。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竞争秩序混乱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且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贯穿改革开放的一大社会问题。 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也是制售假严重多发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广东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打假工作体系。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现行的打假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其中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显现。特别是在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将打击制假售假作为“三打”之一的重要内容,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打击,暴露了广东打假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本文以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界定,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内涵与特点,阐述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和危害,揭示制假售假现象的经济和经济社会原因,系统地分析广东现行打假工作体系的构成、主要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借鉴国外的打假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广东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主向的打假新体系的思路,即构建法制完善、政府负责、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打假工作格局,形成以完善法制体系为基石,加强政府监管为先导,公安司法“强介入”为手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优化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机制为保障,提升质量检测技术为支撑,强化社会参与为监督的打假新体系。
【关键词】:打假 体系 政府 社会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03;D63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5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1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5-17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7-21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21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1-23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23-31
- 2.1 概念界定23-28
- 2.1.1 打假有关概念23-25
- 2.1.2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特征25-28
- 2.1 相关理论概述28-31
- 2.2.1 政府规制理论28
- 2.2.2 “破窗”理论28-29
- 2.2.3 “协同治理”理论29-30
- 2.2.4 风险管理与控制理论30-31
- 第三章 广东打假工作现状分析31-35
- 3.1 广东政府打假工作概况31-32
- 3.1.1 打假行政执法体制31
- 3.1.2 打假司法体制31-32
- 3.1.3 打假联席会议制度32
- 3.2 广东省打假工作有效的经验及做法32-35
- 3.2.1 以加强联合执法突破大要案、斩断利益链33
- 3.2.2 以强化“两法”衔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33-34
- 3.2.3 以重点整治促打击效能提升34-35
- 第四章 广东打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5-45
- 4.1 广东打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35-42
- 4.1.1 打假法制环境问题35-38
- 4.1.2 打假执法社会环境问题38-40
- 4.1.3 打假执法工作本身的问题40-42
- 4.2 广东打假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42-45
- 4.2.1 存在地方保护42-43
- 4.2.2 经济政策层面的原因43
- 4.2.3 社会政策层面的原因43-45
- 第五章 国外打假工作的经验借鉴45-50
- 5.1 国外地方政府打假的做法45-48
- 5.1.1 美国打假主要做法45-46
- 5.1.2 英国打假主要做法46-47
- 5.1.3 德国打假主要做法47-48
- 5.2 国外打假经验对广东打假工作的启示48-50
- 第六章 构建广东打假新体系的建议50-59
- 6.1 完善打假法规体系50-51
- 6.1.1 推动打假薄弱环节地方立法50
- 6.1.2 加强质量建设领域地方立法50
- 6.1.3 强化刑法和民法的社会调节作用50-51
- 6.2 完善政府打假执法体制51-52
- 6.2.1 强化各级政府对打假工作的属地管理责任51
- 6.2.2 加强各级地方政府打假综合协调机构建设51-52
- 6.2.3 强化基层打假工作责任制52
- 6.3 实施公安司法强介入的执法手段52-54
- 6.3.1 建立和加强公安司法部门为主导,行政执法部门相配合的执法协助机制52-53
- 6.3.2 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53
- 6.3.3 建立完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53-54
- 6.3.4 形成查办职务犯罪的合力54
- 6.4 建立企业主体责任体系54-55
- 6.4.1 明确生产经营者质量义务54
- 6.4.2 落实生产经营者负责人责任54-55
- 6.4.3 落实制售假经济赔偿责任55
- 6.4.4 通过提供质量安全信息改善市场绩效55
- 6.5 强化质量检测技术支撑55-56
- 6.5.1 强化风险监测技术支撑55
- 6.5.2 强化政府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分析55-56
- 6.5.3 建立企业内部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机制56
- 6.6 建立制售假社会监督体系56-59
- 6.6.1 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56
- 6.6.2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56-57
- 6.6.3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57
- 6.6.4 建立责任险制度,构建社会救助体系57
- 6.6.5 加强宣传教育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附件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书田;打假治劣有方,多种措施并举——国外反对假冒伪劣商品的举措及其启示[J];北京物价;2003年03期
2 姚迈新;;社会管理中的协同治理:从理论反思到现实观照——基于珠海社会管理“先行先试”经验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3 涂锦,吴敬业;假冒伪劣品监控的博弈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苏相玉;;我国假冒伪劣现象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从产品责任法角度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5 昌忠泽;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1998年03期
6 谢识予;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1997年08期
7 樊文;;犯罪控制的惩罚主义及其效果[J];法学研究;2011年03期
8 罗原;我国行政执法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律师世界;2003年10期
9 漆雁斌;陈卫洪;杨晶晶;;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12期
10 马建军;假冒伪劣产品存在原因及防治对策的法经济学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打击制假售假新型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7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