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0:05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防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党和政府、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近十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对当地的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积极预防、有效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紧紧围绕如何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况,着重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环境矛盾问题引发,有一定人数参加的,为维护自己权益通过没有法定依据而采取集会、游行、示威等方式进行抗争的行为,并对社会、政治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其本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其次,从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两个方面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再次,通过环境群体性发生的背景、政府因素、群众因素、制度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它发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然后在此基础上,,以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间角度和演化过程对它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析。最后,通过长期纬度和短期纬度两个角度提出了防治环境群体性的策略。在长期纬度中提出了转变防治的理念;完善我国政府环境管理;培育理性公民,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完善法制体制;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公民环境政治参与等策略。在短期纬度中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和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 政府治理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0
- 一、研究缘起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1-18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8-20
- 第一章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况20-25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内涵20-21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类21-22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2-25
- 第二章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和发展态势25-31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影响25-29
- (一)负面影响25-28
- (二)正面影响28-29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29-31
- 第三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发生机制31-50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31-44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景31-33
- (二)政府因素33-37
- (三)群众因素37-39
- (四)制度因素39-44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探析44-50
- (一)潜伏阶段45
- (二)诱发阶段45-46
- (三)准备阶段46-47
- (四)高潮阶段47-48
- (五)回落恢复阶段48-50
- 第四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策略50-74
- 一、长期纬度中的防治策略50-70
- (一)转变防治的理念50-53
- (二)完善我国政府环境管理53-60
- (三)培育理性公民,增强法治意识60-62
- (四)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完善法制体制62-66
- (五)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公民环境政治参与66-70
- 二、短期纬度中的防治策略70-74
-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70-72
- (二)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72-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太江,王邦佐;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钟其;;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研究——基于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11期
3 程雨燕;;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其法律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潘岳;;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7期
5 张有富;;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及其化解[J];传承;2010年33期
6 蔡守秋;;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7 张建伟;;论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的健全——加强社会公众问责[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华;王宁;;当前我国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成因与应对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9 宋宝安;于天琪;;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周葆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接触、公众参与与政治效能——以“厦门PX事件”为例的经验研究[J];开放时代;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防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7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