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7:04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涌向城市,取代老一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市民化、城市化倾向更加明显,具有更高的社会期望与更强的权利意识。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当新生代农民工权利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这种剥夺感在利益申诉渠道不畅的前提下,会演变为对社会的一种不满,当这种不满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爆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群体性事件两个命题都做了很多研究,但是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则不多。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和群体性事件两个命题结合起来,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概念和群体特征,并指出这个群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结合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析,界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重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两个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最后,结合以上研究成果,从政府管理、企业建设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了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政策措施。 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特征与其群体特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期望,较强的权利意识和沟通方式现代化等特征,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呈现“燃点”较低、“非经济利益”冲突加剧、“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增加、传播手段更趋现代化和受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等特征。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既源于社会矛盾的加剧,又源于客观上利益保障和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同时与这个群体自身的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与政府的公信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主要是从群体特征和群体面临的问题着手,政府管理方面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利益保障和利益申诉渠道的畅通,并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企业建设方面要确保工会的独立性,推进谈判协商机制建设;人文关怀方面要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通过各种手段从心理上给他们一定的激励。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群体性事件 社会管理 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2.1 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11-12
  • 1.2.2 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相关问题研究综述12-15
  • 1.2.3 简要的述评15
  • 1.3 论文的理论基础15-16
  • 1.3.1 信息传播理论15
  • 1.3.2 社会燃烧理论15-16
  • 1.3.3 社会安全阀理论16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6-17
  • 1.4.1 研究目的16
  • 1.4.2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7-18
  • 2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分析18-24
  • 2.1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界定18
  • 2.2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分析18-21
  • 2.3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21-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研究24-33
  • 3.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特征24-27
  • 3.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内涵24-25
  • 3.1.2 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特征25-27
  • 3.1.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27
  • 3.2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7-29
  • 3.2.1 群体性事件的“燃点”较低27
  • 3.2.2 群体性事件中“非经济利益”诉求增多27
  • 3.2.3 群体性事件中理性和暴力并存27-28
  • 3.2.4 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较多28
  • 3.2.5 群体性事件传播手段现代化28-29
  • 3.2.6 群体性事件的受关注程度较高29
  • 3.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29-32
  • 3.3.1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凸显,,利益格局急剧变化29-30
  • 3.3.2 客观因素——利益保障机制缺失,表达渠道不畅30-31
  • 3.3.3 主观因素——群体自身特征在发挥作用31
  • 3.3.4 政治因素——政府公信力不足31-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33-39
  • 4.1 案例分析一:南海本田罢工事件33-36
  • 4.2 案例分析二:广东增城聚众滋事事件36-38
  • 4.3 本章小结38-39
  • 5 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措施39-43
  • 5.1 政府管理方面39-41
  • 5.1.1 建立合理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机制39
  • 5.1.2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自治性组织建设39-40
  • 5.1.3 正确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40
  • 5.1.4 提升政府公信力40-41
  • 5.2 企业建设方面41-42
  • 5.2.1 保障企业工会的独立性41
  • 5.2.2 谈判协商机制建设41-42
  • 5.3 人文关怀方面42
  • 5.4 本章小结42-43
  • 6 研究结论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8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艾尼;;未来10年群体性事件成执政最大挑战[J];爱情婚姻家庭(新情男女);2010年03期

2 韩金贵;浅谈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处置方略[J];公安研究;1998年05期

3 晏鸿鹰;;浅议良好的沟通促进政府公信力提升——以群体性事件为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4 曾利平;;浅析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于水;李煜s

本文编号:376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76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