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暴力犯罪预防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4:22
本文关键词:恶性暴力犯罪预防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靳如超爆炸案、郑民生杀童案、温岭袭医案、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案、厦门公交纵火案、北京大兴摔童案等一桩桩恶性案件令国人为之震惊,大量以无辜者为侵犯对象的暴力案件挑战着传统犯罪学关于理性决策的解释。防范和惩治恶性暴力犯罪已成维护社会治安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产生该犯罪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土壤,探寻恶性案件凶犯的心理特征,为执法和司法部门提供预测与控制该犯罪的方法,同时也为社会管理部门和政法类院校提供这些恶性案件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向。围绕恶性暴力犯罪展开侦查策略和侦察技术的讨论,并进行深入的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原因分析,然后提出防范、控制和惩罚这些恶性案件对策建议。 恶性暴力犯罪本身不是我国刑法学中的固有概念,而是司法职能部门在查办刑事罪案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而划定的一个践行性称谓。其中,“暴力犯罪”有其刑法学含义,但法学界对暴力犯罪含义的理解不一,至今未能统一,主流观点为“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人故意用强暴的手段侵害他人的人身和公共财产,依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而“恶性"一词,应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暴力犯罪是直接故意,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主观上一般会表现出凶残、不计后果的恶性特征;第二,在犯罪人主观的恶性驱动下,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也一般是具有“直接、显性、血腥、残忍的恶性特征”。从此意义讲,暴力犯罪其实就是一种恶性犯罪。基于上述分析,恶性暴力犯罪含义应界定为:犯罪人使用强暴的手段实施放火、爆炸、杀人、伤害、抢劫、绑架、强奸、贩毒并且造成死伤多人,或者虽然死伤一人,但造成的后果是具有残忍性、血惺性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应受到刑罚重处的犯罪。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恶性暴力犯罪的概念,恶性暴力犯罪与相近犯罪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恶性暴力犯罪特征的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恶性暴力犯罪的种类,并从主观性和客观性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恶性暴力犯罪的产生原因和恶性暴力犯罪的客观原因,以及生存状态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恶性暴力犯罪如何预防对策。
【关键词】:暴力犯罪 恶性暴力犯罪 犯罪预防 犯罪种类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7.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恶性暴力犯罪概述8-14
- 1.1 概念8-9
- 1.2 特征界定9-11
- 1.2.1 疯狂性9
- 1.2.2 具有虐待性9
- 1.2.3 突发性9-10
- 1.2.4 个体性10
- 1.2.5 报复社会性10-11
- 1.3 恶性暴力犯罪与相近犯罪的联系与区别11-14
- 1.3.1 恶性暴力犯罪与恐怖犯罪的联系与区别11-12
- 1.3.2 恶性暴力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联系与区别12-13
- 1.3.3 恶性暴力犯罪与普通危害人身暴力犯罪的联系与区别13-14
- 2 恶性暴力犯罪的种类14-18
- 2.1 主观恶性暴力犯罪14-16
- 2.1.1 青少年恶性暴力犯罪14-15
- 2.1.2 精神障碍恶性暴力犯罪15-16
- 2.2 客观恶性暴力犯罪16-18
- 2.2.1 生活困窘恶性暴力犯罪16
- 2.2.2 社会冲突恶性暴力犯罪16-17
- 2.2.3 恶性的家庭暴力犯罪17-18
- 2.2.4 婚恋中的恶性暴力犯罪18
- 3. 恶性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18-21
- 3.1 恶性暴力犯罪的个人主观原因18-20
- 3.1.1 教育原因18-20
- 3.1.2 人格原因20
- 3.2 恶性暴力犯罪的客观原因20-21
- 3.2.1 生存状态原因20
- 3.2.2 不当舆论宣传的原因20-21
- 3.2.3 社会冲突原因21
- 4. 恶性暴力犯罪的预防对策21-25
- 4.1 个体预防21-22
- 4.2 社会预防22-23
- 4.3 学习日本加强精神患者行凶管理与预防23-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27
- 致谢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雄华;;斗殴行为及其特征[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2 孙文红;王宏玉;;论刑事和解在解决暴力犯罪案件中的作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潘庸鲁;沈燕;;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定性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周振想,许华;关于暴力犯罪原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5 王亚莉;试析我国暴力犯罪的基本理论与防控构想[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展万程;论暴力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7 闫奕铭;李翠香;;论刑事和解在暴力犯罪中的适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韩梅;现阶段暴力犯罪预防对策探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恶性暴力犯罪预防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8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