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5:00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下,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各类工厂、公共设施等邻避设施大量兴建,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也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随着公众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与提升,这些设施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经济发展、生活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因邻避设施的建设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从2007年厦门PX事件中民众理性、和平地表示抗议,到2012年宁波镇海PX事件的警民冲突,引发社会动乱,矛盾冲突不断升级。这些事件的酝酿、发生、发展乃至结束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那么,如何减少甚至避免环境利益冲突,求得环境利益矛盾的最佳解决途径,就须要对此类事件的传播过程深入了解,从源头解决问题。 然而,国内外关于邻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点、成因和解决策略方面,缺少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研究领域多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的研究鲜见。我国学者对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内容和对象等多借鉴于国外,重复性论述较多,针对我国特殊体制背景和互联网环境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舆情传播角度,结合我国新媒体环境,深入分析了邻避型群体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力图实现研究视角与内容的创新。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加以设计,并界定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一词的具体内涵;而后通过对2007年1月到2013年6月我国发生的影响较大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进行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分析了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原因,,以及此类事件信息传播的传播要素、传播模式、媒介在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进而从传播学的角度,针对此类舆情事件应对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媒介——意见领袖——社会大众”单线性循环传播模式,意见领袖所处的位置逐步前移,介入到传播初期的信息挖掘和发布阶段,并借助新媒体,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受众,他们左右信息传播的能力逐渐超越了传统媒体,甚至在传统媒体集体失声之时,成为唯一的信息源。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社会大众之间形成了多阶段、多线循环互动路径,彼此影响。
【关键词】:邻避 群体性事件 信息传播机制 舆情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G20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5
- 1.1 问题的提出12-15
- 1.2 研究现状15-22
- 1.2.1 国外关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15-18
- 1.2.2 国内关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18-21
- 1.2.3 研究评述21-22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22-24
- 1.3.1 研究思路22-23
- 1.3.2 论文框架与研究内容23
- 1.3.3 研究方法23-24
- 1.4 论文的创新点、难点及解决办法24-25
- 1.4.1 创新点24
- 1.4.2 难点及解决办法24-25
- 2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概述25-29
- 2.1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内涵25-26
- 2.2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原因26-29
- 2.2.1 直接原因26-28
- 2.2.2 深层原因28-29
- 3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29-47
- 3.1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要素29-35
- 3.1.1 传播主体:从意见领袖到普通大众30-31
- 3.1.2 传播客体: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31
- 3.1.3 传播渠道:新媒体多渠道并用,传统媒体深度报道31-32
- 3.1.4 传播内容:事件调查与进展、情感与观点的表达、呼吁与维权32-35
- 3.2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35-43
- 3.2.1 五种经典的传播模式35-38
- 3.2.2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38-43
- 3.3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传播中媒介的作用43-47
- 3.3.1 正面作用44-45
- 3.3.2 负面作用45-47
- 4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应对47-51
- 4.1 提升媒体素养和新媒体意识,加强对信息传播机制的认识47-48
- 4.2 正视公众的意见与诉求,并积极回应落实48
- 4.3 保障信息公开与公民参与,形成良好沟通表达渠道48-50
- 4.4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增强公信力50-51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51-53
- 5.1 研究结论51-52
- 5.2 研究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佛保;郝前进;;美国处理邻避冲突的做法[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2 何艳玲;;“中国式”邻避冲突:基于事件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3 朱清海;宋涛;;环境正义视角下的邻避冲突与治理机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王彩波;张磊;;试析邻避冲突对政府的挑战——以环境正义为视角的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8期
5 孟卫东;佟林杰;;“邻避冲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王莹;;转型期我国邻避冲突的发生机理及成因——基于对什邡群体性事件样本的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8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