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利益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不断加速,致使全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和人民群众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急剧变化,使得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显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由于贫富差距、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农民日益增长的维权意识,使农民对社会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反应越来越激烈,由此产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并且表现出与政府的对抗日趋激烈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了国内外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检索和分析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对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实践调查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对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并指出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治理对策。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和国外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介绍了本文写作采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了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对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做了阐述,提出了研究农村群体性事件需要注意的要素,包括对其性质的划分。第三章,综合发生过的各类农村群体性事件,分析了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产生原因的类型以及事件的几个矛盾集中点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当前在转型期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指出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的农民内心思想变化和维权意识的提高等原因。基层政府方面,指出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缺陷等多方面的原因。第五章针对上述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从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改善基层政府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群体性事件 发展现状 原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22.6;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10-11
- 1.2.2 国内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11-13
- 1.3 研究目标、研究框架13-14
- 1.3.1 研究目标13
- 1.3.2 研究框架13-14
- 1.4 研究方法14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4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4-19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6
- 2.1.1 群体性事件15
- 2.1.2 农村群体性事件15-16
- 2.1.3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16
- 2.2 相关理论依据16-19
- 2.2.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6-17
- 2.2.2 相对剥夺理论理论17-18
-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8-19
- 3.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19-23
- 3.1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整体特征19-21
- 3.1.1 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对抗性增强19
- 3.1.2 群体的聚合力增强,参与者多为弱势群体和青年群体19-20
- 3.1.3 存在较多的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20
- 3.1.4 诱因多样性使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20
- 3.1.5 在网络信息和媒体舆论影响下,仿效性和并发性明显20-21
- 3.2 当前发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21-22
- 3.2.1 由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引起的事件21
- 3.2.2 由农民共同利益受损引发的事件21
- 3.2.3 由村委会权力争夺引发的事件21-22
- 3.2.4 由情绪宣泄引发的事件22
- 3.3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矛盾集中点22-23
- 3.3.1 征地拆迁22
- 3.3.2 环境问题22-23
- 3.3.3 干群关系23
- 4.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23-34
- 4.1 社会处于转型期是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23-26
- 4.1.1 社会分化在加剧24-25
- 4.1.2 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人口老龄化比城市更严重25
- 4.1.3 社会不公平现象加深25-26
- 4.2 农民自身的变化26-27
- 4.2.1 农民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自主意识和知识意识增强26-27
- 4.2.2 农民的权利意识与政治参与意识增强27
- 4.3 农民利益诉求难以表达27-28
- 4.3.1 法定表达渠道与机会不足27-28
- 4.3.2 自身组织表达不充分28
- 4.3.3 制度化渠道表达机会缺乏28
- 4.4 基层政府公信力下降28-30
- 4.4.1 基层政府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基层管理者行政行为失范28-29
- 4.4.2 基层政府行政理念扭曲,执行力欠缺29-30
- 4.4.3 错误的政绩观30
- 4.5 基层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存在的缺陷30-34
- 4.5.1 基层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尚不完善30-32
- 4.5.2 基层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不高32-33
- 4.5.3 基层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善后措施不到位33-34
- 5.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34-49
- 5.1 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4-35
- 5.1.1 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4-35
- 5.1.2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35
- 5.2 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35-38
- 5.2.1 改革完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农民人大代表的代表性36
- 5.2.2 完善信访制度,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积极作用36-37
- 5.2.3 重塑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利益聚合功能37
- 5.2.4 培育合格的利益表达主体,促进表达方式的理性化37-38
- 5.2.5 提高舆论的引导和表达水平38
- 5.3 重塑基层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38-42
- 5.3.1 合理定位基层政府角色,规范基层政府行政行为38-40
- 5.3.2 改进基层政府行政方式和手段,提高公信力40-41
- 5.3.3 完善基层干部评价机制41-42
- 5.4 加强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42-49
- 5.4.1 完善基层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42-43
- 5.4.2 提升基层政府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应急管理水平43-47
- 5.4.3 强化基层政府在农村群体性事件平息后后的善后恢复机制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民安;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忠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9期
3 王昭耀;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4 齐岩兴,方芳;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纲;“新化西河群体性事件”个案分析及反思[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周忠伟,叶松;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龙庆相;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昭君,曹扎根,李颖忠;强化信息收集 切实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J];公安研究;2000年05期
9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大明;正确处理和预防群体性事件[J];求是;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陈海泉;;浅谈海警部队如何正确处置海上群体性事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3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v,
本文编号:398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9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