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18:02

  本文关键词: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社会大众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工作较为关注,但对特殊群体儿童的全面关怀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他们的监护问题,只有解决了监护问题,对他们的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顺利、持续的开展。当监护问题得到确定,不论是他们的合法权益的维护还是对他们的救助,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特殊儿童群体中,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他们处于一种有父母而无监护的状态,法律和社会救助对他们的监护权益保障不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良好实现,能使他们少走弯路,早日成材,也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和谐因素。我国对他们的监护问题的工作起点较晚,法律规定宽泛笼统,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社会支持力度不大,正因为各方面的保障没有到位,使得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出现流浪、辍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情况,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实状况显示出解决他们的监护权问题紧迫而艰巨。本文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益保障为立足点,从监护权的国家理论、社会理论方面出发,以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实行支持监护与重构监护以及提出具体的对策为创新点,分析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监护权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试图为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完善有所助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监护权作一概述,通过阐述监护述的概念、性质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国家责任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首先对国家责任理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国家责任理论的基础为国家有权利与义务对少年儿童进行保护。再对社会责任理论进行了分析,从一些外国对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到我国的具体情况作了分析。第三部分对未成年子女监护的现状从不同的主体对服刑人员未成年人的监护、救助情况进行了描述。从南京饿死女童案、司法部的社会调查,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民政部门、司法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的救助下的生存状况客观反应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情况。第四部分提出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是提出了监护权的归属问题,文章分析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归属的争论,得出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监护权予以支持或者重建的结论;二是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监护权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从四个方面提出监护权转移后监护监督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分析了监护权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对监护工作重视不够、缺少经济支持、社会宽容度不够,对这一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群体不理解、不尊重和支持,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较差;立法上需要予以完善,他们的监护权没有坚强的法律保障;公权力对这一权益保障的支持力度不大。第六部分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一是笔者提出了应实行支持监护与重构监护两种方式对监护权进行安排,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保障的合理安置,这也是本文的新颖处之一。分析了支持与重构监护的理论基础,对支持监护和重构监护的情况进行了阐述,提出对监护权的重构监护包括监护权的强制撤销和协议转移以及国家监护。二是要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监护权合法实施。这一部分笔者提出要区分亲权与监护权,明确监护的主体以及国家在监护中的责任,同时规范社会救助的监护形式。三是拓宽社会监护机构的范围,保障监外无亲属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建立国家——民间的多元监护体系。四是加大政策引领与经济支持力度,国家在政策层面要进行引领,加大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工作的政策倾斜,加大经济支持力度。第五部分主要叙述了监护权监督的内容,从制度、设立机构、人员配置、监护方式、监护人的条件等方面对监护监督的内容作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监护监督人不称职、滥用监护权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及时对监护权予以转移等内容。
【关键词】:监护权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支持监护 重构监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83;D9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一、监护权概述11-13
  • (一) 监护权的概念11
  • (二) 监护权的性质11-12
  • (三)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特质12-13
  •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理论13-15
  • (一)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国家责任理论13-14
  • 1. 国家责任的理论基础13
  • 2. 国家监护理论的基本原则13
  • 3. 国家责任理论的基本作用13-14
  • (二)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社会责任理论14-15
  • 1. 社会责任理论的来源14
  • 2. 社会责任理论的作用14-15
  • 三、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现状15-19
  • (一) 民政部门的监护16
  • (二) 司法部门的救助16-17
  • (三) 教育部门的救助17
  • (四) 社会团体的救助17
  • (五) 民间组织的监护17-19
  • 四、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存在的问题19-22
  • (一)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如何确定的问题19-20
  • (二)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转移的问题20-21
  • (三)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监督不力21-22
  • 五、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存在问题的原因22-25
  • (一) 对监护工作重视不够,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工作急迫而艰巨22
  • (二) 缺少经济支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流于形式22
  • (三) 社会宽容度不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难度大22-23
  • (四) 法律规定空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渠道较窄23
  • (五) 公权力支持力度不大,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保障不够23-25
  • 六、解决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对策25-38
  • (一) 实行支持监护与重构监护25-31
  • 1. 支持监护与重构监护的理论基础25-26
  • 2. 支持监护与重构监护的具体内容26-31
  • (二) 完善监护权的法律法规31-33
  • 1. 区分亲权与监护权31
  • 2. 明确监护的主体、权利31-32
  • 3. 突出国家在监护中的责任32-33
  • 4. 规范社会救助这一监护形式33
  • (三) 拓宽社会监护机构的范围33-35
  • (四) 加大政策与经济支持力度35-36
  • (五) 实施监护权监督机制36-38
  • 1. 建立国家监护监督制度36
  • 2. 借鉴国外的监督方式36
  • 3. 对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监督的建议36-38
  • 结语38-39
  • 注释39-40
  • 参考文献40-41
  • 致谢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试论父母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赵敏,张震旦;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扶养问题透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陈博;;父母侵害未成年子女权益的问题与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史卫民;;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监护问题探讨[J];南方论刊;2007年10期

5 朱华燕;朱华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状况实地调查——以浙江宁波某县为例[J];青年研究;2008年04期

6 李明建;;我国关于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及评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明建;;论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最佳被监护利益[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史卫民;;论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行使[J];兰州学刊;2010年08期

9 李明建;;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立法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陆阳;杜桂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元蔚;;同在蓝天下 爱心助成长——四川“五老”关爱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A];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7年

2 张雪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赵辉;;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问题研究初探[A];全国首届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白丽英;刘新玲;;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人格状况研究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顺应新体制 展现新作为 努力构建铁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格局[A];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辉 记者 薛惠娟;我省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活动启动[N];河北日报;2006年

2 南京市下关区法院 张文菁 黄辛果;应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N];江苏法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罗力生 通讯员 杨桂开 赵坤;文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有了“家”[N];人民公安报;2012年

4 本社记者 张倩;“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全社会责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5 唐将军;分割房产应保护未成年子女权益[N];江苏法制报;2014年

6 记者 王兴华 实习生 胡冠英;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将纳入救助范围[N];长江日报;2014年

7 王治国;浦东:“破题”涉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救助[N];人民法院报;2014年

8 高卫东 何志刚;打工者未成年子女犯罪不容忽视[N];检察日报;2003年

9 郭红;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的立法缺陷[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周俏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将纳入救助[N];中国社会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行使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谈龙河;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左成;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抚养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4 徐e

本文编号:424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424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